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李比希法英文解释翻译、李比希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Liebig method

分词翻译:

李的英语翻译:

【医】 Prunus salicina Lindl; Prunus triflora Roxb.

比的英语翻译:

compare; compete; ratio; than
【医】 proportion; ratio
【经】 Benelux; benelux customs union; benelux economic union

希的英语翻译:

hope; rare

法的英语翻译: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专业解析

李比希法(Liebig's Method) 在汉英词典及化学专业语境中,指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 创立的有机化合物碳氢元素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燃烧有机物并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精确计算样品中碳(C)和氢(H)的质量百分比,是19世纪有机分析化学的里程碑技术。

核心原理与步骤

  1. 燃烧反应:将精确称量的有机样品在氧气流中高温燃烧,碳转化为二氧化碳(CO₂),氢转化为水(H₂O)。

    $$ text{有机物} + text{O}_2 xrightarrow{Delta} text{CO}_2 + text{H}_2text{O} + text{其他氧化物} $$

  2. 吸收与测定:
    • 二氧化碳吸收:用氢氧化钾(KOH)溶液吸收CO₂,根据吸收管增重计算碳含量。
    • 水蒸气吸收:用干燥剂(如高氯酸镁)吸收H₂O,根据吸收管增重计算氢含量。

      碳含量计算公式:

      $$ text{C%} = frac{text{CO}_2 text{质量} times frac{12}{44}}{text{样品质量}} times 100% $$

      氢含量计算公式:

      $$ text{H%} = frac{text{H}_2text{O} text{质量} times frac{2}{18}}{text{样品质量}} times 100% $$

命名来源与权威定义

术语“李比希法”直接源于李比希的姓氏(Liebig),国际化学界通称Liebig's Method 或Combustion Analysis。其定义被权威化学文献收录,如:

历史意义与现代应用

李比希法于1830年代确立,解决了当时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的难题,推动了有机化学理论发展。现代元素分析仪(如CHNS/O分析仪)仍基于其燃烧原理,通过气相色谱等技术优化精度,广泛应用于药物、材料、环境样品的成分检测。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化学会《化学命名原则》(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2. IUPAC, Compendium of Analytical Nomenclature, 3rd ed. (Blackwell Science).
  3. 李比希原始论文:Liebig, J. Ann. Pharm.1831, 1, 1–47.
  4. 《有机元素分析》(张玉奎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对方法演进有系统阐述。

网络扩展解释

李比希法是一种用于定量测定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含量的经典分析方法,由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以下是其核心原理和步骤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原理

通过燃烧有机物样品,使其中的碳和氢分别转化为二氧化碳(CO₂)和水(H₂O),再通过吸收剂测定两者的质量,进而计算碳、氢的含量。若碳氢含量之和未达100%,则差值即为氧的含量。

二、实验步骤

  1. 样品燃烧
    将精确称量的有机物样品置于燃烧管中,在红热的氧化铜(CuO)催化下彻底氧化,生成CO₂和H₂O。
  2. 气体吸收
    • CO₂被烧碱石棉剂(含NaOH的石棉)吸收,生成碳酸钠(Na₂CO₃)。
    • H₂O被高氯酸镁(Mg(ClO₄)₂)吸收,形成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3. 质量计算
    通过吸收管的质量差,分别得到CO₂和H₂O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碳、氢含量:
    • 碳含量公式:
      $$text{碳%} = frac{12 times 100 times A}{44 times B}$$
    • 氢含量公式:
      $$text{氢%} = frac{2 times 100 times C}{18 times B}$$
      其中,A为CO₂质量,B为样品质量,C为H₂O质量。

三、特点与应用

四、补充说明

氧化铜的作用是确保有机物完全氧化,避免生成一氧化碳(CO)干扰测定。该方法虽被现代技术取代,但仍是化学教育中理解元素分析原理的重要案例。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保护贸易的政策布鲁斯德角铲车粗球虫导演发送就绪缚线轴个别入籍刮起含淋巴的赫林氏定律化合硫磺胺呱诺互不干涉角蒿节制者脊膜脊髓炎均链聚合物可编程序阵列临死前的罗斯酸模块信息牧羊钠长石化作用评定诉讼费容许变迁闪速干燥器缩根脱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