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ouble dealing
"狡滑的"(jiǎo huá de)是一个汉语形容词,其核心含义指为人处世不真诚、善于伪装或使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从汉英词典的角度分析,其英语对应词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常见释义及用法如下:
Cunning
强调精于算计、善于欺骗,常暗含利用他人弱点达成目的。
例:他行事狡滑,总能在规则边缘游走(He acts with cunning and always maneuvers at the edge of the rules)。
Sly
侧重隐秘的诡诈,暗示表面无害但暗藏心机。
例:她露出狡滑的微笑,避开了关键问题(She gave a sly smile and dodged the key question)。
Deceitful
突出故意欺骗或误导的本质,道德谴责意味更强。
例:狡滑的商人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Deceitful merchants mislead consumers with false advertising)。
Tricky
在非正式语境中可指难以应对的圆滑,但贬义较轻。
例:谈判对手提出的条件十分狡滑(The terms proposed by the negotiator were tricky)。
与“狡猾”的差异:
“狡滑”与“狡猾”常混用,但“狡滑”更强调“滑”的圆滑世故(如规避责任、左右逢源),而“狡猾”侧重“猾”的奸诈诡计(如设陷阱、背信弃义)。英语中均可用 cunning/sly 表达,需依行为动机区分。
典型语境: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
将“狡滑”译为 "cunning; sly; crafty",并标注其含“诡诈不可信”之义(商务印书馆,2020版)。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在 sly 词条下释例:"sly as a fox"(狡滑如狐),强调隐蔽的机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版)。
《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主编)
明确区分 cunning(狡猾)含“技艺性诡计”,而 sly(狡滑)更重“隐秘性”(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版)。
英语对应词 | 情感强度 | 典型行为 | 适用对象 |
---|---|---|---|
Cunning | ★★★☆ | 精心设计的欺骗 | 政客、策略家 |
Sly | ★★★ | 隐蔽的推诿或心机 | 同事、熟人 |
Deceitful | ★★★★ | 蓄意欺诈或背叛 | 商人、骗子 |
Tricky | ★★☆ | 难以应付的圆滑 | 条款、问题 |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生动刻画其狡滑的交际手段(sly social maneuvering),表面热情实则算计。
※ 引自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狡滑的”在汉英转换中需结合行为动机(隐秘性/欺骗性)及语境褒贬选择对应词,其核心始终围绕不真诚的机变与利己倾向。
“狡滑”是“狡猾”的异形词,但在现代汉语规范中,“狡猾”是标准正确写法,“狡滑”属于不规范的写法。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辨析,可以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规范语文教材。
安定装置鼻外侧支不健全者传递表出入孔单体配比电荷平衡递延成本额部发缘脱发二次熔炼生铁二象性河道红檀香木纪律寄人篱下卡可林可裂变度参数髋关节盂缘良好的道德风尚洛斯托弗氏体陆上贸易母晶体平行滤线栅起模机轻炎症壬烷散装的色度麝猫香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