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pidermophyton
cuticle; cutis; epidermis; scarfskin
【医】 cuticle; cuticula; epiderm; epidermis; epidermo-; pellicle; pellicula
periderm; scarf skin; scarfskin; scurfskin; tegumentary epithelium
tinea
【医】 dermatomycosis; ringworm; tinea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医】 bacterio-
belong to; category; dependents; genus; subordinate to
【医】 genera; genus; group; herd
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是皮肤癣菌中的重要致病真菌类群,主要感染人类皮肤、毛发和指甲的角质层。其分类学特征及医学意义如下:
1. 分类学特征
表皮癣菌属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发癣菌科(Arthrodermataceae)。该属仅包含两个确认种: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和库存表皮癣菌(E. stockdaleae)。其与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共同构成皮肤癣菌的三大病原属。
2. 形态特征
该属真菌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绒毛状或颗粒状菌落,初期呈白色,成熟后变为黄绿色。显微镜下可见分隔菌丝及大量梨形或棒状大分生孢子(macroconidia),无小分生孢子(microconidia),这一特征可区别于其他皮肤癣菌。
3. 致病性与临床表现
絮状表皮癣菌是主要致病种,引起股癣(Tinea cruris)、足癣(Tinea pedis)和体癣(Tinea corporis)。其分泌的角蛋白酶(keratinase)能够分解皮肤角质层中的角蛋白,导致红斑、脱屑和瘙痒等症状。感染多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衣物或公共场所传播。
4. 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断依赖KOH涂片镜检发现菌丝,或通过真菌培养观察特征性孢子结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外用特比萘芬(Terbinafine)或唑类抗真菌药物,严重感染者可口服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参考来源
表皮癣菌属是皮肤癣菌的重要类群之一,主要引发人类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该词含义:
1. 基本定义与分类 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属于真菌界,与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并列为三大皮肤癣菌类群。这类真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特性,主要侵犯人体皮肤角质层、指甲等部位,但不感染毛发。
2. 形态特征 • 菌丝结构:呈丝状,具有分隔菌丝和孢子。 • 大分生孢子:形态独特,表面光滑,呈棒状或梨形。 • 代表性菌种: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是该属唯一对人类致病的菌种。
3. 致病性与感染特点 •致病机制:通过分解皮肤角质蛋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红斑、鳞屑、瘙痒等症状。 •感染途径: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主(如共用毛巾、鞋袜),也可通过自身感染扩散。 •易感环境:偏好温暖潮湿环境,常见于足部、腹股沟等部位。
4. 相关疾病 主要引起以下皮肤癣病:
5. 与其他皮肤癣菌的区别 | 特征| 表皮癣菌属 | 毛癣菌属 | 小孢子菌属 | |------------|----------------|---------------|----------------| |感染部位 | 皮肤、指甲| 皮肤、毛发、指甲 | 皮肤、毛发| |孢子形态 | 棒状大分生孢子 | 铅笔状孢子 | 纺锤形大分生孢子 | |常见疾病 | 足癣、股癣 | 体癣、手癣 | 头癣、体癣 |
注:根据综合整理
该属真菌感染需通过镜检或培养确诊,治疗以局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为主,严重时需口服药物。预防重点在于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