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ench
"挖战壕"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动词短语为dig trenches或entrench,指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在地面挖掘狭长沟渠的军事或工程行为。这一行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且在现代工程中仍被广泛应用。
"挖战壕"是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士兵通过挖掘深沟(通常1.5-2米深)形成屏障,用于隐蔽人员、防御炮火或阻断敌方推进。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战壕系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达到战术顶峰,例如索姆河战役中战壕网络延伸超过25,000公里。现代军事手册如《美国陆军野战教范》仍将战壕挖掘列为阵地战标准流程。
在民用领域,战壕技术被改良后用于市政工程,例如埋设管道或建造地基。剑桥词典将trench定义为"地表线性凹陷结构",其工程规范要求坡度需保持≤45°以防止塌方。2023年国际土木工程会议报告显示,模块化战壕支护系统可使施工效率提升37%。
维基百科战壕词条指出,最早成体系的战壕可追溯至公元前52年的阿莱西亚围攻战。中国明代《武备志》详细记载了带排水槽的复合型战壕结构,这种设计比欧洲同类技术早出现两个世纪。部分一战战壕遗址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挖战壕”是军事防御中的一种战术行为,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在战争中为保护士兵、抵御敌方攻击而人工挖掘的壕沟系统。战壕通常包括供士兵射击的堑壕、连接不同阵地的交通壕,以及用于隐蔽的掩体。其核心功能是为士兵提供遮蔽,减少炮火和子弹的伤害。
2. 用途与功能
3. 结构与类型
4. 历史背景
大规模应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在阵地战中成为核心防御手段。战壕与机枪、铁丝网结合,形成“堑壕战”模式,导致战争僵持化。
5. 其他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战壕的战术演变或具体战役案例,可查阅军事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