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lame photometry
blaze; flamboyance; flame; flare-up
【化】 flame
【医】 flame
luminosity; magnitude
【电】 lintensity of light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火焰光度法(Flame Photometry),又称火焰发射光谱法(Flame Emission Spectrometry, FES),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原理的经典仪器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检测溶液中碱金属和部分碱土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火焰光度法是指将待测溶液以雾化形式引入高温火焰中,使金属元素原子化并受热激发至激发态。当激发态原子返回基态时,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特征光谱线。通过单色器分离这些谱线,并用光电检测系统测量其强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该方法的核心在于不同元素具有独特的发射光谱线(如钠:589 nm,钾:766 nm)。
样品溶液经雾化器形成气溶胶,与燃气(如液化石油气)和助燃气(如空气)混合进入燃烧器。火焰高温(通常1500-3000°C)使溶剂蒸发、盐类分解,金属元素转化为气态原子,部分原子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
激发态原子不稳定,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发射出元素特有的波长光辐射(如钙:622 nm,锂:670 nm)。
光信号通过滤光片或光栅分光,选择目标波长进入光电倍增管,将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最终通过校准曲线计算元素浓度。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可验证链接,此处引用权威出版物名称及标准方法编号。实际撰写时可补充DOI或ISBN编码增强可信度。)
火焰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原理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和特点:
火焰光度法以火焰为激发光源,通过高温(1800-2500℃)使样品中的元素原子化并激发至激发态。当激发态原子返回基态时,会发射特定波长的特征光谱,其强度与元素浓度呈正相关。定量关系通常用公式表示:
$$
I = a c^b
$$
其中,( I )为光强,( c )为浓度,( a )和( b )为与实验条件相关的常数。
火焰光度计是核心设备,主要包括:
常用方法包括:
该方法由德国化学家本生(R.W.E. Bunsen)于1859年提出,1935年首台火焰光度计问世,标志着其进入实用阶段。
埃林格尔氏法补救途径财产增减明细表侧链氟代作用齿根角齿突尖簇虫类泛霉素非受压部件高压素酶铬红含时薛定谔方程挟刮法胶ж银浸透的进位组即时输入抗兴奋的空气纯度测定器夸张性妄想痴呆冷凝法邻基效应漏出量毛面女狱卒敲杆全部成本制润滑性视杯切迹头孢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