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活力论的英文解释翻译、活力论的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vitalistic

分词翻译:

活力论的英语翻译:

vitalism

专业解析

活力论(Vitalism)是一个源自生物学与哲学交叉领域的理论概念,其核心观点认为生命现象无法完全通过物理或化学规律解释,必须依赖一种特殊的“生命力”或“生命原理”。从汉英词典视角分析,“活力论的”对应英文术语为“vitalistic”,常被定义为“与生命本质中非物质力量相关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

历史背景与理论内涵

活力论的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隐德来希”(entelechy)概念,即生命体内部存在自我实现的目的性力量。18至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布鲁门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提出“形成驱动力”(Bildungstrieb),认为胚胎发育受内在生命力引导(《生物学思想的历史》。20世纪初,汉斯·杜里舒(Hans Driesch)通过海胆胚胎实验,进一步支持活力论假说,主张生命现象需归因于“生命因子”(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科学争议与现代观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活力论在主流科学界逐渐被机制论(Mechanism)取代。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的遗传学研究证明基因可解释生物性状传递,而无须假设超自然力量(《遗传学与实验生物学》。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后,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明确提出“生命本质完全可由物理化学定律阐释”(《自然》期刊1953年论文。

权威文献参考

  1.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商务印书馆,2018)
  2. Georges Canguilhem, The Knowledge of Life(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3.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Vitalism”条目: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vitalism/
  4. Hans Driesch,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the Organism(A. & C. Black, 1908)
  5. James D. Watson,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活力论(Vitalism)是关于生命本质的一种哲学学说,强调生命现象无法完全用物理或化学规律解释,而是由非物质因素(如“生命力”“灵魂”等)支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观点

  1. 非物质的生命力
    活力论认为生命与非生命之间存在本质区别,生命体的活动由“活力”“隐德莱希”(亚里士多德)或“生之冲动”(柏格森)等超自然力量主导。
    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灵魂”赋予有机体行为目的性,近代学者用“自发力”“细胞心灵”等概念替代。

  2. 反对机械论
    活力论反对将生命简化为物理化学反应,主张生命遵循自身规律,如杜里舒通过海胆实验提出“生命过程自主理论”。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
    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哲学,认为生物的形式是灵魂(隐德莱希),决定其结构与功能。

  2. 近代演变
    18-19世纪,学者如施塔尔、贝采利乌斯提出“精气”“生命力”等概念,试图调和生物学与化学的矛盾。
    20世纪初,杜里舒的新活力论通过实验强调生命体具有自我修复与调整能力。


三、批判与争议

  1. 科学界的否定
    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多数科学家认为活力论缺乏实证支持。例如,DNA机制的发现表明生命现象可通过物质规律解释。

  2. 哲学与文化影响
    活力论在文学、艺术领域仍有启发,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强调创造性进化,但现代更多被视为隐喻而非科学理论。


四、相关术语

如需进一步探讨历史细节或现代评价,可参考来源:(高权威性)、(高权威性)。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勒因瓦恒弹性镍铁合金安哈定变红混浊膜赤曲霉磁伸缩滤波器单管三通反应器法律为准绳酚琥珀酸盐更新域功德无量公开数据磺胺甲氧二嗪茴香脑尽全力进位旗标君主法庭颗料催化剂空言氯化迪阿帕伦买麻藤科模态互拒前房角镜腔静脉襞切除扁桃体的氢氧化重氮全同性原理适应征守岁手指坏疽酮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