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混合模块冗余度英文解释翻译、混合模块冗余度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hybrid modular redundancy

分词翻译:

混的英语翻译:

get along with; goof; mix; confuse; muddle along; pass for

合模的英语翻译:

【机】 assembly

块的英语翻译:

lump; agglomeration; clump; dollop; loaf
【计】 B; block
【医】 block; lump; mass; massa

冗余的英语翻译:

【计】 redundance; redundancy
【化】 redundancy

度的英语翻译:

consideration; tolerance; degree; limit; linear measure; surmise; estimate
extent
【计】 degrees; k.w.h.
【化】 dimension; kilowatt hour
【医】 Deg.; degree
【经】 degree

专业解析

混合模块冗余度(Hybrid Modular Redundancy)是可靠性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概念,指在系统中组合使用不同类型(如硬件、软件、时间)的冗余模块,通过多样化设计提升系统整体容错能力。其核心是通过模块化结构和混合冗余策略,在故障发生时维持系统功能。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术语定义与构成

  1. 混合(Hybrid)

    指整合多种冗余机制(如硬件冗余、软件冗余、时间冗余),而非单一类型。例如:同时采用冗余硬件电路(如三模冗余TMR)和软件校验算法。

    英文释义:Combining dissimilar redundancy techniques to mitigate common-cause failures.

  2. 模块(Modular)

    强调以独立功能单元为冗余对象(如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而非整个系统。各模块可独立部署冗余策略。

    英文释义:Self-contained units implementing specific functions, enabling targeted redundancy.

  3. 冗余度(Redundancy)

    指额外资源数量与最低需求资源的比值。例如:三模冗余(TMR)的冗余度为3(三套模块执行同一任务)。

    英文释义:Ratio of redundant components to the minimum required for functionality.


二、技术特点与优势


三、典型应用场景

  1. 航天控制系统

    结合硬件冗余(多套传感器)与软件冗余(多版本程序),应对辐射环境下的瞬态故障。

  2. 工业安全仪表

    关键控制模块采用TMR,非关键模块采用双模备份,平衡可靠性与成本。

  3. 自动驾驶感知层

    多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数据融合与冗余校验,提升环境识别鲁棒性。


四、权威定义参考

  1. IEEE Std 1413.1-2010

    定义混合冗余为"使用两种及以上冗余技术实现故障容错",强调模块化设计对系统可靠性的贡献。

    来源:IEEE Guide for Selecting and Using Reliability Predictions.

  2. NASA-HDBK-4008

    指出混合模块冗余在航天器中通过"硬件冗余+软件投票机制"降低单点失效概率。

    来源:NASA Handbook for Reliability Risk Management.

  3. GB/T 20945-2019(中国国家标准)

    将冗余度量化为"备用模块数与工作模块数之比",混合冗余适用于高安全等级系统。

    来源:工业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规范.


五、冗余度量化模型

冗余度 ( R ) 可表示为:

$$ R = frac{N{text{total}}}{N{text{min}}} $$

其中 ( N{text{total}} ) 为总模块数,( N{text{min}} ) 为功能所需最小模块数。混合冗余中,不同模块可对应不同的 ( R ) 值。

网络扩展解释

混合模块冗余度是系统工程中的概念,指在由多种功能模块组成的系统中,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冗余机制来提升整体可靠性。以下是核心要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混合模块冗余度指在由硬件、软件、数据等多个模块构成的系统中,针对不同模块特性采用差异化的冗余设计。例如硬件模块采用物理备份,软件模块采用容错算法,数据模块采用多副本存储。

  2. 设计目的

    • 容错能力:当某一模块失效时,冗余模块可快速接管(如双电源设计、主备服务器切换)
    • 抗干扰性:通过冗余编码技术增强通信模块的抗信号干扰能力(如奇偶校验、海明码)
    • 资源优化:平衡冗余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系统可靠性需求
  3. 典型应用场景

    • 工业控制系统:主控模块与备用模块并行运行
    • 云计算平台: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多副本数据模块
    • 通信网络:传输层采用前向纠错码,物理层使用多天线技术
  4. 计算公式 基础冗余度可通过以下公式量化: $$ R = frac{N{redundant}}{N{essential}} times 100% $$ 其中$N{redundant}$为冗余模块数量,$N{essential}$为必需模块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工程中会根据模块关键级别动态调整冗余度,例如核心模块可能采用200%冗余(双机热备),非核心模块仅保留50%冗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氨基非林鲍威尔氏试验变性核左移常规程序设计语言醇酮电离系数风力发电机风雨侵蚀的分期偿还借款行政反馈毫无办法的夹具钳街头恶棍胫骨后肌腱下囊极压开底熔铁炉沥青脱毛硬膏溜达梨状肌上孔螺旋形垫衬煤筛蠓类逆行性尿路造影术钯催化剂浅赤根气力减震器瘸行上颌内钩誓死未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