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ionization coefficient
ionization
【化】 electric dissociation; electroionization; ionization
【医】 electrolytic dissociation; ionization; ionize
coefficient; modulus; quotiety
【计】 coefficient
【化】 coefficient
【医】 coefficient; quotient
【经】 coefficient; parameter; quotient
电离系数(ionization coefficient)是物理学与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概念,指带电粒子在单位路径长度内产生电离事件的次数,用于描述气体或介质中电离过程的强度。其汉英词典对应翻译为“ionization coefficient”。以下从专业角度展开解释:
基本定义与物理意义
电离系数反映带电粒子(如电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穿越介质时,通过碰撞使中性分子或原子电离的概率。数学上可表达为:
$$ alpha = frac{dN}{dx} $$
其中,$alpha$为电离系数,$dN$表示单位体积内电离事件次数,$dx$为粒子运动路径的微分长度。该参数是气体放电离子体研究的关键指标。
应用领域
权威参考依据
以上内容综合物理学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及标准化术语,为电离系数提供了多维度解释。
电离系数是描述电解质在溶液中解离程度的物理量,具体可分为两种常见定义:
该定义基于化学平衡原理,表达式为: $$ K = frac{[A^+][B^-]}{[AB]} $$ 其中:
表示已解离的电解质分子占总初始浓度的比例: $$ α = frac{text{已解离的浓度}}{text{初始浓度}} times 100% $$ 示例:若某电解质初始浓度为0.1 mol/L,解离后浓度为0.02 mol/L,则α=20%。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专业文献确认具体定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