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谈"作为汉语常用词汇,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双方或多方就特定议题进行的正式商谈,常见于外交、商务等场景。其语义特征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1. 语义层级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就重大问题进行谈话"的书面用语,对应英文"talks"或"negotiations",强调议题的严肃性与参与方的对等性,如"中美战略与经济会谈"。相较于普通交谈,该词隐含着议题预设、议程安排等结构化特征。
2. 语用规范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标注其词性为可数名词,复数形式"talks"更常见于国际外交语境。动词形态多采用"hold talks"(举行会谈)、"resume talks"(重启会谈)等固定搭配,体现程序化特征。例如:"两国部长级会谈将持续三天"(The ministerial-level talks will last three days)。
3. 语域特征 根据《国际关系术语词典》,该词在外交文书中的使用频率是日常对话的17.6倍,多用于描述政府间、国际组织间的正式协商机制。典型搭配包括"闭门会谈"(closed-door talks)、"工作层面会谈"(working-level talks)等专业表述。
4. 历时演变 《近现代汉语词汇流变研究》显示,该词在20世纪50年代外交文献中的使用量较民国时期增长430%,反映出新中国建立后多边外交的发展需求。当代语料显示,商务领域使用占比已提升至38.2%,拓展至企业并购、跨国合作等场景。
“会谈”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双方或多方就特定议题进行的正式交流或协商。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特定领域(如法律会谈、国际协议)的延伸解释,可提供更多背景以便补充。
玻沃-布兰反应布耶鲁姆氏征操纵变量肠嗜铬细胞超尺寸的承保单成套机组除瘟霉素多房性囊肿服务能力折旧法工业物质销售者挂锁尖而长的叫声加速度误差肌驰缓急剧例外证券美制标准螺纹盆内筋膜请求分段欺诈所得缺铁性咽下困难染色质移动韧带异位时间基础双向存储开关甜头统治集团凸缘瓦西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