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談"作為漢語常用詞彙,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雙方或多方就特定議題進行的正式商談,常見于外交、商務等場景。其語義特征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1. 語義層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就重大問題進行談話"的書面用語,對應英文"talks"或"negotiations",強調議題的嚴肅性與參與方的對等性,如"中美戰略與經濟會談"。相較于普通交談,該詞隱含着議題預設、議程安排等結構化特征。
2. 語用規範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标注其詞性為可數名詞,複數形式"talks"更常見于國際外交語境。動詞形态多采用"hold talks"(舉行會談)、"resume talks"(重啟會談)等固定搭配,體現程式化特征。例如:"兩國部長級會談将持續三天"(The ministerial-level talks will last three days)。
3. 語域特征 根據《國際關系術語詞典》,該詞在外交文書中的使用頻率是日常對話的17.6倍,多用于描述政府間、國際組織間的正式協商機制。典型搭配包括"閉門會談"(closed-door talks)、"工作層面會談"(working-level talks)等專業表述。
4. 曆時演變 《近現代漢語詞彙流變研究》顯示,該詞在20世紀50年代外交文獻中的使用量較民國時期增長430%,反映出新中國建立後多邊外交的發展需求。當代語料顯示,商務領域使用占比已提升至38.2%,拓展至企業并購、跨國合作等場景。
“會談”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雙方或多方就特定議題進行的正式交流或協商。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特定領域(如法律會談、國際協議)的延伸解釋,可提供更多背景以便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