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post coordination; post-coordination
后组式(Post-coordination) 是信息检索和索引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指在检索过程中由用户(或系统)临时组合多个独立的标引词(如关键词、主题词)来构建复杂查询的索引方式。其核心特征在于检索阶段的动态组合,而非标引阶段的固定搭配。以下是详细解释:
来源:《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大辞典》(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动态组合性
标引时采用单一、独立的词汇(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户检索时通过逻辑运算符(AND/OR/NOT)组合这些词汇,例如:人工智能 AND 医疗应用
。
来源:ISO 5127:2017《信息与文献术语国际标准》
灵活性高
支持多维度、个性化查询,适应复杂检索需求(如跨主题交叉检索)。
冗余控制
避免先组式索引中因固定词组导致的标引冗余(如无需预存“人工智能医疗应用”这一完整词组)。
特征 | 后组式 (Post-coordination) | 先组式 (Pre-coordination) |
---|---|---|
组合时机 | 检索阶段动态组合 | 标引阶段预先固定搭配 |
示例 | 检索式:太阳能 + 电池 |
标引词:“太阳能电池” |
灵活性 | 高(用户自定义组合) | 低(依赖预定义词组) |
典型应用 | 数据库检索、布尔逻辑查询 | 传统主题词表、标题索引 |
来源: Lancaster, F.W. 《索引与检索的理论与实践》(Indexing and Abstrac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用户通过AND/OR/NOT组合关键词(如(区块链 AND 金融) NOT 比特币
)。
在数据库中对作者、主题、分类号等字段进行后组式组合筛选。
现代搜索引擎虽基于语义分析,但仍保留后组式逻辑运算符的高级检索功能。
来源:Salton, G. 《现代信息检索导论》(Introduction to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后组式索引(Post-coordinate indexing)
“一种索引方法,其中每个概念由独立标引词表示,并在检索时通过逻辑组合形成复合查询。”
——《ALA图书馆与信息科学词汇表》(美国图书馆协会)
Post-coordin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terms at the time of searching rather than at the time of indexing.”
——ISO 25964-1:2011 《叙词表与其他交互词汇标准》
后组式是提升检索灵活性与效率的关键机制,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复杂语义的构建权赋予用户,适应现代信息系统的动态需求。
“后组式”是信息检索与文献标引领域的专业术语,主要涉及索引语言的组织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后组式是一种组配型索引语言的标引方式,其核心特点是:在文献标引阶段,不预先固定主题标识的组合形式,而是在检索时根据需求自由组配相关标识,形成匹配检索主题的表达式。例如,将“人工智能”和“医疗”两个单元词分开标引,检索时再组合使用。
主要特点
与先组式语言的区别
典型应用场景
常见于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索引设计,以及需要高度灵活性的文献管理场景,例如单元词语言、叙词语言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技术实现,可参考权威文献标引指南或信息检索理论专著。
矮贝友菌属当前区域多种控制帐户耳的放真电阻非议分段退焊工业人寿保险公司胍胺光桐油霍乱反应期伙食将来应享有的交换力精神丧失蓝幻视流动噪声内液外固胶体平均值控制图迫风冷变压器取缔的商标法神经体液性调节审判法官似法律的受害双焦点管饲料用段物未要求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