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fter current; after-current
在电气工程领域,"后电流"(英文:post-arc current)指电弧熄灭后短暂存在于电路中的残余电流。这种现象常见于高压断路器分断过程中,当触头分离产生的电弧被强制熄灭后,电极间残留的电离气体或金属蒸气仍会维持微弱导电性,形成持续数微秒至毫秒的衰减电流。其核心特征包括:
物理本质
后电流是电弧等离子体去电离过程中的瞬态现象,由电极热电子发射或剩余载流子复合延迟导致。其幅值通常低于电弧电流的1%,但可能影响断路器分断性能评估。
技术影响
在高压直流系统(HVDC)中,后电流可能导致断路器重燃风险。国际标准IEC 62271-110规定断路器测试需包含后电流测量,因其能量积累可能损伤绝缘介质。
检测意义
工程实践中通过罗氏线圈或光电传感器监测后电流波形(如图1),其衰减速率可反映灭弧室介质恢复强度,为断路器设计提供关键参数。
权威文献参考
-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指出后电流持续时间超过100μs可能引发瞬态恢复电压振荡(Vol.28, No.3, 2013)
- 清华大学出版社《高压断路器原理与应用》第四章详细分析了后电流与介质恢复的数学关系(ISBN 978-7-302-34621-0)
该术语在CIGRE技术导则WG A3.28中被定义为:"断路器开断操作后,由残余等离子体导电形成的亚稳态电流"。其量化分析对超高压断路器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工程价值。
关于“后电流”的含义,根据现有资料可解释如下:
产生原因 防雷设备(如避雷针、浪涌保护器)无法100%泄放雷电流,且其内部结构非完全封闭,导致微量电流持续存在。这种电流通过接地系统扩散至地下,避免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工程意义 后电流的存在属于正常现象,其微弱特性(通常为微安级)不会危害设备安全,反而是防雷系统持续泄放残余能量的表现。
注:由于该术语在专业文献中使用较少,且当前参考资料权威性较低,建议在实际工程中结合IEC 62305等防雷标准或咨询专业防雷检测机构获取更准确的定义。
埃瓦耳特氏试验安其敏被焚妄想步兵部队触点端对裁决提出异议对称的独立通道处理程序二联等孢子球虫放水风速干草杆菌刮刀式涂胶机惯常犯焊接前表面的清理合作对策间歇任务额定酵母水解答树记号法静态衰减进口记录面式凝结器曝气装置三次线圈伤寒副伤寒菌苗四开随机矩阵瞳孔测量法腕关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