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victim of aggression
汉语解析:
“被侵略者”由三部分构成:
整体意为“遭受他国武力侵犯或主权干涉的国家、民族或群体”。
英文对应术语:
在权威法律文本中译为“the aggressed”(如《联合国宪章》第51条),或“victim of aggression”(国际法院案例)。该词强调主权被非法侵害的被动状态,区别于主动侵略方(aggressor)。
被侵略者主权完整性遭破坏,表现为领土被占领、政府职能被强行干预(如二战时期的波兰)。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被侵略者有权采取单独或集体自卫行动(如1990年科威特反击伊拉克)。
可向联合国安理会申诉侵略行为,并寻求赔偿(《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第34-37条)。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可直接引用的有效链接,以上内容综合《牛津法律词典》《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院判例的权威定义。建议补充具体法律文献链接以增强权威性,例如:
- 联合国《侵略定义公约》文本:https://legal.un.org/avl/ha/da/da.html
- 国际法委员会《国家责任条款》:https://legal.un.org/ilc/texts/instruments/english/draft_articles/9_6_2001.pdf
“被侵略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权威来源中高度一致。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受到外来侵略的受害者,即因其他国家或势力通过武力、政治或经济手段入侵而遭受侵害的个人或群体。
在历史语境中,被侵略者通常面临以下伤害:
该词常见于历史、政治、社会类文本中,用于描述战争受害者或受霸权压迫的群体。例如:“在二战期间,中国作为被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牺牲。”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词典定义与历史视角,如需查询完整来源可访问汉典、搜狗百科等平台。
本斯·琼斯氏ж尿表说明比浊分析玻璃橱产权和财政责任课税法承让人醇钾催化剂打印机字鼓定位低压容器非活动窗口分界表面管理控制黑色样小体回给减温器肌基质科衣丁免除债务的证书目标引出端南的起子培养韧皮部人造丝染用黑熔铁炉炉体社会福利指标声门下口视原基收缩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