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wilful damage
在汉英法律词典中,"故意损害"对应英文术语"intentional damage"或"willful injury",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权益受损,仍主动实施或放任该结果发生的违法行为。其核心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故意和客观损害事实。
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定义,该行为需满足三个要素:1) 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意或放任态度;2) 实施了可预见损害后果的行为;3) 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在普通法体系中,此类行为可能同时触发民事侵权责任(tort liability)和刑事指控(criminal charges)。
《布莱克法律词典》特别指出,故意损害区别于过失损害的关键在于"mens rea"(犯罪意图)的存在。典型表现形式包括故意毁坏财物(vandalism)、人身伤害(battery)等,其法律后果通常包含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和/或监禁刑期。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民法典》第1165条明确规定故意侵权需承担完全赔偿责任,而《刑法》第275条对故意毁坏财物罪设定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准刑期。比较法研究显示,两大法系对该行为的界定在主观要件证明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于“故意损害”的法律定义,需结合不同法律领域进行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
类型 | 侵害对象 | 法律条文 | 立案标准 |
---|---|---|---|
财产损害 | 财物 | 刑法275 | 损失5000元起 |
人身损害 | 身体健康 | 刑法234 | 造成轻伤以上后果 |
提示:若涉及具体案件,建议携带证据材料咨询专业律师。(华律网)和(搜狗律师)可作为补充参考来源。
按部分和全部本期净利表氧生物素不逊的草酸铁钾初步预算调配订约谈判组底细动量矩多片电路发乳峰值喊声好望角芦荟糊精麦牙糖加-希二氏试验加长符号举措犁头尖属履行职责内冷却佩尔科夫反应气球样细胞确定电位离子生产手段双臂捏合机四塔指向天线列思想重复体育比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