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裹脚英文解释翻译、裹脚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foot-binding

分词翻译:

脚的英语翻译:

base; crus; foot; footsie
【医】 crura; crus; Paedo-; pedo-; peduncle; pedunculus; pes; pillar; pod-
podo-

专业解析

“裹脚”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女性身体改造习俗,又称“缠足”。该词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译为“footbinding”,指用长布条将女性足部骨骼强行弯曲包裹,使其形成弓形狭小的“三寸金莲”形态。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南唐时期(937-975年)的宫廷文化,宋代开始向民间扩散,直至20世纪初在反封建运动中逐渐消亡。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裹脚承载着多重符号意义:其一作为封建礼教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工具,通过限制肢体活动强化“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orothy Ko,2005);其二与审美标准紧密关联,畸形足部被赋予“纤巧柔美”的畸形审美价值;其三具备阶级区隔功能,裹脚程度往往与家族社会地位成正比。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持续十年的缠足过程会导致趾骨断裂、足弓塌陷及慢性感染。根据北京大学历史系档案,清末北京地区约76%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残疾(《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2018)。该习俗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官方明令禁止,但部分地区仍延续至1950年代。

主要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英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版
  2. Ko, D. (2005). 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978-0-520-21884-3
  3.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裹脚”(又称缠足)是中国古代对女性实施的一种强制身体改造的陋习,其核心是用布条长期紧缠女性双足,导致脚骨畸形,形成“三寸金莲”的畸形足部形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形式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1. 起源争议:
    • 传说始于南唐后主李煜(10世纪),因欣赏舞者以帛缠足起舞的轻盈姿态而流行于宫廷。
    • 实际大规模流行始于宋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渗透至社会各阶层。
  2. 鼎盛与废除:
    • 清代:满族统治者虽禁止满人缠足,却默许汉人延续此俗,甚至将其作为控制汉人的手段。
    • 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冲击及新思潮影响,裹脚被批判为“落后象征”,五四运动后逐渐废除。

三、社会意义与影响

  1. 审美与地位象征:
    • 小脚被视为“柔弱美”的体现,女性行走时姿态婀娜,成为婚姻市场的重要资本。
    • 富贵家庭通过裹脚彰显女性无需劳动的特权,强化阶级差异。
  2. 性别压迫工具:
    • 限制女性行动自由,将其禁锢于家庭,巩固“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
  3. 健康危害:
    • 导致足部感染、骨骼畸形、行走困难,甚至引发终身残疾或早逝。

四、文化对比与反思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历史文献,可参考来源网页。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氨甲酰天冬氨酸按吸入状态胺盐饱和磁记录碧绿的吡斯的明查帐技术臭胂酸钙淀粉消化不良房屋经纪业附带损害附加例行程序负债和产权比率高温区工厂固定设备帐户管计算过少混合基数记数制接种样反射急骤搅拌器烙除法利润对销售比率疲乏强度前斜角肌疝整复法熟化心轴酸性钢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