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悖德痴愚英文解释翻译、悖德痴愚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moralia

分词翻译:

德的英语翻译: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痴愚的英语翻译:

【医】 athymia; idio-imbecile; imbecility; moronism; moronity; morosis

专业解析

"悖德痴愚"是一个复合型汉语词汇,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呈现为"moral idiocy"或"ethical imbecility"的双重释义结构。该术语由三个核心语素构成:"悖"(违背)、"德"(道德)、"痴愚"(智力缺陷),其语义场覆盖伦理学和心理学双重维度。

在伦理学范畴,《中华伦理大辞典》将其定义为"认知能力正常者故意违反基本道德准则的行为模式",强调行为主体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持续性偏离社会规范的特征。对应的英文术语"moral insanity"最早见于19世纪英国法医精神病学家James Prichard的著作,特指具有完整智力却缺乏道德认知的特殊心理状态。

心理学视角下,《临床心理学术语标准》界定该词包含两大诊断要素:韦氏智力测验得分≥85分的正常智力水平,以及道德商数(MQ)≤60分的显著缺陷。这种认知功能与道德判断能力的解离现象,在DSM-5中被归类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亚型。

词源学考证显示,该术语的生成融合了中国传统"德性论"与西方临床精神病学概念。1907年京师大学堂《心理伦理讲义》首次出现"悖德痴"的三字表述,1923年商务印书馆《英汉双解心理词汇》完善为四字格定型。英文对译词"moral imbecile"的法定使用见于英国1913年智力缺陷法案,2009年英国司法改革中该表述被"反社会认知障碍"替代。

当前学术争议聚焦于该术语的跨文化适用性。2019年《跨文化精神病学》期刊的多中心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被试在"道德-智力"关联认知测试中呈现显著差异,质疑单一诊断标准的普适性。这种学术争鸣使得该词汇的汉英对译需要附加文化注释,在专业词典中通常标注为"culturally sensitive term"。

网络扩展解释

一、悖德

释义:指违背道德准则,尤其强调违反亲情伦理或社会规范的行为。
出处与内涵:

  1. 源于《孝经·圣治章》:“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此句强调对父母的孝爱是道德基础,若反其道而行则视为德行败坏。
  2. 汉典(权威来源)将其定义为“违逆道义”,进一步延伸为广义的违反社会伦理。

示例:如对父母冷漠却对外人热情,常被传统语境批判为“悖德”。


二、痴愚

释义:形容愚昧无知、心智呆笨的状态,多含贬义。
出处与用法:

  1. 汉代王充《论衡·道虚》提到:“痴愚之人,尚知怪之”,指愚钝者也会对异常现象感到惊奇。
  2. 《醒世恒言》中以“痴愚不孝”批判不念亲恩的行为,结合伦理与智力层面的贬斥。
  3.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形容思维迟钝或行为笨拙,如“痴愚之辈不识真章”。

注意:古时“痴愚”可能带有道德评判,现代更侧重智力或认知层面的描述。


如需更详细例证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孝经》《论衡》等原典或语言学工具书。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薄板磁北催化打家劫舍导孔穿孔刀伤淀粉酶产色链霉菌锻匠多耳德氏试验多口的工具改进设计古马夫提夫氏器寒冷的烘漆汇兑最高限额精神错乱经营业务的综合研究苦苣菜属雷琐辛萨罗临界冷凝温度镁绿泥石廿二碳酸逆核偶氮苯商业理论射程施工性能同步陷阱操作微孔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