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裂变性参数[Z2/A]英文解释翻译、可裂变性参数[Z2/A]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fissionability parameter
分词翻译:
可的英语翻译: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裂变的英语翻译:
【化】 fission
参数的英语翻译:
parameter
【计】 argument
【医】 parameter
【经】 parameter
专业解析
可裂变性参数[$Z/A$]是核物理学中用于评估原子核裂变倾向的关键指标,其中$Z$代表原子序数(质子数),$A$为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该参数的物理意义源于液滴模型理论:原子核的稳定性由库仑排斥力与核表面张力之间的平衡决定。公式$Z/A$的数值越大,表明库仑力占据主导,核裂变势垒越低,原子核越容易发生裂变。
具体含义与作用
- 临界值判据:当$Z/A geq 45$时,原子核可能自发裂变(如铀-238的$Z/A approx 36$接近临界值)。这一标准被用于筛选核燃料候选物质。
- 核反应设计:在核反应堆与核武器工程中,$Z/A$帮助预测裂变截面和中子释放效率,例如钚-239的$Z/A approx 37.4$,显示出高裂变活性。
- 理论模型验证:该参数与玻尔-惠勒裂变理论结合,可量化裂变路径的能量阈值,为核结构模拟提供边界条件。
参考文献
- Krane, K. S. Introductory Nuclear Physics(核物理学基础理论)
- American Nuclear Society. Nuclear Fission Fundamentals(临界值判据)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Fission Cross-Section Standards(工程应用)
- Bohr, N., & Wheeler, J. A. The Mechanism of Nuclear Fission(理论模型)
网络扩展解释
可裂变性参数[Z/A]是核物理学中用于评估原子核发生裂变倾向的关键指标,其物理意义和计算逻辑如下:
1.参数构成
- Z:原子核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决定库仑排斥力的大小。
- A: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反映核子的总数。
- 比值[Z/A]:量化质子间的库仑排斥力与核子间结合力的相对强度。
2.物理意义
- 库仑排斥力:质子带正电,彼此间存在库仑斥力,Z越大斥力越强,公式中通过(Z)体现。
- 表面张力效应: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核力)倾向于维持核的完整性,与核表面积相关,而表面积大致正比于(A^{2/3})。
- 平衡关系:当[Z/A]值较高时,库仑斥力占优,原子核更易分裂(如自发裂变或诱发裂变)。
3.临界值与应用
- 临界值约90:实验表明,当[Z/A geq 90]时,原子核可能发生自发裂变(如超铀元素)。例如:
- 铀-238((Z=92, A=238)):[Z/A approx 35.6](需外界中子触发裂变)。
- 钚-240((Z=94, A=240)):[Z/A approx 36.8](接近自发裂变阈值)。
- 核能利用:该参数帮助筛选适合核反应堆的燃料(如铀-235、钚-239),其[Z/A]值适中,可通过中子吸收触发链式反应。
4.理论模型关联
- 液滴模型:结合能公式中,裂变概率与库仑能项(正比于(Z/A^{1/3}))和表面能项(正比于(A^{2/3}))的竞争相关,进一步简化为[Z/A]的依赖关系。
- 裂变势垒:高[Z/A]值会降低裂变势垒高度,使核更易跨越能垒发生分裂。
[Z/A]通过量化库仑力与核力的平衡,成为预测核裂变行为的重要参数,对核能开发、超重元素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边焊迟到者冲积物单道程序等环化合物电传打字机链路定距螺栓对话支持命令冠状丝硅面积癸酰氯股胫的鼓胀的和睦的缓聚作用进展报告禁止区列表程序的生成程序零地址计数器全路确动凸轮确认的政策去纤维蛋白的热变形温度洒生物催化反应铁心松度同心电极式电子管维护程序员微石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