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ardenability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化】 hardening
【医】 temper; tempering
可淬硬性(Hardenability)指金属材料在淬火过程中获得理想硬度与组织的能力,其核心衡量指标是材料在特定冷却速率下形成马氏体的深度。该术语在材料科学中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导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冶金学定义 可淬硬性区别于表面硬度,特指材料内部硬度梯度变化特性。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标准文件,该性能与合金元素含量呈正相关,例如铬、钼等元素能显著提升奥氏体稳定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42:1999)则将其定义为"钢材在淬火时获得规定硬度分布的能力"。
性能影响因素
工程检测方法 端淬试验(Jominy Test)是评估可淬硬性的标准方法,通过测量水冷端至空冷端的硬度变化曲线判定材料特性。该方法数据收录于《ASM金属手册》(第4A卷热处理篇),测试结果可建立与工件实际淬火效果的对应关系模型。
工业应用价值 在齿轮制造领域,SAE 4140钢通过优化淬硬性可达到表面62HRC、心部35HRC的梯度硬度,这种特性使其在承受冲击载荷时兼具耐磨性与韧性。汽车传动轴制造中,淬硬性参数直接决定部件的疲劳寿命周期。
参考文献来源:美国金属学会《ASM Handbook Volume 4A》、ASTM A255-10标准文件、ISO 642:1999国际标准、清华大学《金属材料学(第五版)》教材。
“可淬硬性”一般指钢材在淬火过程中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通常称为“淬硬性”或“硬化能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可淬硬性是指钢在理想淬火条件下(如足够快的冷却速度),通过形成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值。它反映了材料通过热处理提升硬度的潜力,是衡量钢材硬化能力的核心指标。
在选材时,需根据需求平衡两者: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技术细节,可参考材料学教材或热处理工艺手册。
成本功能分析迟发性幼稚型登记标记地脚灌浆额窦中隔反对称算子放射学家非油润滑分生子菌落硅烷化基金及长期投资井底之蛙晶状体辐射线即期信用状均匀共沸混合物可逆电动机葵子麝香蓝链丝菌素雷普合成连续X线照相术淋巴管扩张性皮肥厚鸟核糖甙哌立酮肉豆蔻油醚输卵管炎性绞痛熟桐油司法见解推定解雇脱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