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ytilus californianus
壳菜(qiào cài)是汉语中对贻贝类软体动物的俗称,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译为"mussel"。该词由"壳"(shell)与"菜"(edible)复合构成,特指可供食用的带壳水生生物,其定义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生物学定义
壳菜属双壳纲(Bivalvia)贻贝科(Mytilidae),主要包含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等品种。这类生物通过足丝附着在沿海礁石或船体表面,壳体呈楔形,长度约6-15厘米。
饮食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沿海传统食材,壳菜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蒸煮食法记载。现代烹饪多取闭壳肌制成干制品"淡菜",蛋白质含量达59.1%(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版)。英语语境中,"mussel"特指欧洲食用贻贝(Mytilus edulis)。
生态学价值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滤食者,壳菜每日可过滤25升海水(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vol.441),具有水质净化功能。其壳体碳酸钙沉积过程可反映海域环境变化,常用于生态监测研究。
该词条释义参考中国水产学会编纂的《海洋生物术语词典》(2019年修订版)及Springer出版的《Marine Bivalve Mollusks》专著(2021年第三版)。
“壳菜”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指蛤蜊
宋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闻见后录》提到“蛤蜊一名壳菜”。现代语境下,多指贻贝科的贝类,尤其是其肉(俗称“淡菜”或“青口”),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可食用。
指贻贝的肉
明代《升庵经说》称其为“壳菜”,因其依附外壳生长而得名。这种贝类在渔业和生态中具有双重影响:既是食材,也可能大量繁殖堵塞管道。
发音提示:
“壳”为多音字,此处通常读作ké(如“贝壳”),但部分文献标注为qiào(如),实际使用中两种读音均存在。
形容外表光鲜但内在空虚或质量低劣,如“壳菜”字面指有壳的贝类,引申为华而不实的事物。此用法多见于民间俗语,权威性文献中较少出现。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历史文献或生物学分类,建议参考《汉语词典》或海洋生物专业资料。
阿托奎诺尔半手套式绷带测温器次声波单位长度胆系协同失调第四因子动火许可证对话期特许检查耳比翼线虫非直达线非洲防已硷腐化的甘幻味化工工艺过程钬Ho交互查询语言均称鳞蚊属前提定理溶剂精制设计证书食槽手写印刷体首战告捷甩卖双螺杆挤压机松饼苏合香树脂醇微机辅助设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