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可编微程序性英文解释翻译、可编微程序性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microprogrammability

分词翻译:

可的英语翻译: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编的英语翻译:

plait; raddle; weave

微程序的英语翻译:

【计】 microcode routine; microprogram; MP

专业解析

可编微程序性 (Kě biān wēi chéngxù xìng)

“可编微程序性”是一个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是指计算机的控制单元(Control Unit)能够通过修改其内部存储的微指令序列(即微程序)来定义或改变其功能的特性。它描述了硬件的一种可编程能力,处于硬件逻辑电路与机器指令(软件)之间。

从汉英词典的角度,其对应的英文术语通常为Microprogrammability。

详细解释与技术内涵:

  1. 微程序 (Microprogram) 的概念基础:

    • 在采用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中,每条机器指令(如 ADD, MOV, JMP)的执行并非直接由硬连线逻辑电路完成,而是被分解为一系列更基本、更简单的操作步骤,称为微操作 (Micro-operations)。
    • 这些微操作按特定顺序组合起来,形成一条微指令 (Microinstruction)。一组有序的微指令序列,构成一个微程序 (Microprogram)。一个微程序通常对应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
    • 微程序存储在一种特殊的、速度较快的存储器中,称为控制存储器 (Control Store)。控制单元通过读取并执行控制存储器中的微指令序列来产生控制信号,驱动CPU各部件协同工作。
  2. “可编” (Programmable) 的核心含义:

    • “可编微程序性”中的“可编”,指的是控制存储器中的微程序内容可以被修改、重写或重新设计。
    • 这意味着计算机的设计者或(在某些高级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改变微程序(微代码) 来:
      • 实现新的机器指令: 无需改动物理硬件电路,只需编写新的微程序并存入控制存储器,即可增加新的指令功能。
      • 修改现有指令的行为: 调整现有指令的执行细节或优化其性能。
      • 模拟其他指令集架构: 通过编写特定的微程序,使硬件能够执行非原生指令集的程序(仿真)。
      • 修复硬件设计缺陷: 在硬件制造完成后,通过更新微代码(微程序)来修正逻辑错误。
  3. 关键特征与价值:

    • 硬件功能的灵活性: 这是其最核心的价值。它极大地提高了硬件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允许在不改变物理硬件的情况下调整或增强CPU的功能。这比完全硬连线(Hardwired)的控制逻辑灵活得多。
    • 微指令集: 微程序本身由一组定义好的微指令构成,这些微指令是控制硬件操作的最底层命令。
    • 固件 (Firmware): 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微程序通常被称为固件,因为它介于纯粹的硬件(不可变电路)和纯粹的软件(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之间。它是“固化”在硬件中的软件。
    • 设计复杂性与性能权衡: 虽然提供了灵活性,但微程序控制通常比高度优化的硬连线控制逻辑速度慢一些,因为需要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取微指令。现代高性能处理器常采用混合方式,关键路径用硬连线,复杂或不常用功能用微程序。
  4. 权威定义与参考:

    •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David A. Patterson & John L. Hennessy): 这本经典教材深入阐述了微程序控制的概念、原理和实现细节,是理解“可编微程序性”的权威技术来源。书中明确指出微程序控制的关键优势在于其设计规整、易于修改(即可编微程序性),用于实现复杂指令集或提供灵活性。
    • IEEE 标准术语: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Microprogrammability” 被广泛接受为标准术语,指代控制单元通过可修改的微程序实现其功能的特性。IEEE的相关文献和标准文档会使用此术语。
    • IBM System/360 的历史实例: IBM System/360系列(1960年代)是成功应用微程序控制(当时称为“微码”)的著名商业案例。其“可编微程序性”是实现系列内不同型号机器间指令集兼容性的关键技术,允许通过不同的微程序实现相同的指令集架构,证明了该特性的巨大工程价值。相关历史技术文档对此有详细记载。

“可编微程序性”特指计算机控制单元能够通过修改其内部存储的微程序(微代码) 来定义、改变或扩展其功能的硬件特性。它代表了硬件设计的一种灵活性,使得CPU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软件”(微程序)进行定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实现指令集灵活性、兼容性和可维护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对应的标准英文术语是Microprogrammability。

网络扩展解释

可编微程序性是指系统或硬件设备能够通过编写微程序(一种低层指令集)实现逻辑控制和功能定制的特性。这一概念结合了“可编程性”与“微程序”的特点,常见于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等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要素

2.与传统可编程性的区别

3.应用领域

4.意义与优势


如需进一步了解微程序的具体实现(如微指令格式、控制存储器原理),可参考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白试映图部分匹配模式冲动抽样转换打败单纯性滑膜炎恶性疟原虫防火涂料非破坏性活化分析封闭用户组巩膜上组织惯有权利假拮抗肌假枯胺基简明资产负债表局部振荡器幅射卡型盒式记录器可宣告破产的行为立即回答生效临界频率硫化双亚戊基秋兰姆起伏装备热水槽润滑油箱商业押汇信用状生铁搪瓷升压变压器试映图燃烧太空航空学通信连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