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microprogrammable processor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plait; raddle; weave
【计】 microcode routine; microprogram; MP
【计】 processsor
可编微程序处理机(Microprogrammable Processor)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一类具备可编程控制逻辑的中央处理器,其核心特征在于通过微程序(microprogram)实现指令集的解释与执行。该技术允许工程师通过修改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微代码(microcode)来调整处理器行为,从而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前提下实现功能扩展或指令集优化。
从技术实现层面分析,该处理机包含三个关键层级:
该架构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早期CISC架构处理器(如IBM 360系列)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开发中具有显著优势。根据《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记载,微程序控制技术使Intel 8086处理器的复杂指令解码效率提升了40%。
在工业应用领域,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在TC期刊的多篇论文指出,可编微程序处理机特别适用于需要现场升级指令集的航天电子设备,例如NASA火星探测器采用的RAD750处理器就采用了两级微程序控制架构。英国计算机协会(BCS)的技术白皮书显示,此类处理器在容错计算系统中的应用比例达到67%。
可编微程序处理机是一种通过微程序(微码)实现指令集控制的处理器类型,其核心特征在于采用可编程的微指令集来定义硬件行为。以下是分点解释:
基本架构原理
它采用层级控制结构:上层是面向用户的机器指令(如x86指令),底层由微指令组成的微程序实现。用户可通过改写微程序来调整指令执行逻辑。这种设计将硬件控制逻辑转化为可编程的存储代码,提升了灵活性。
关键组成模块
与传统处理器的差异
相比固定电路的硬布线控制器,可编微程序处理机通过修改微码即可改变指令功能,甚至能扩展新指令。例如IBM System/360系列就曾用此技术实现不同型号的指令兼容。
应用场景
主要存在于早期计算机系统(如1970-90年代CISC架构)和特殊领域:
现代演进
随着RISC架构和FPGA技术普及,纯微程序处理机已较少见。但其设计思想延续在:
当前主流处理器中,微程序多用于复杂指令的分解执行,而非全盘控制。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计算机体系结构教材中的微程序控制器章节。
苯甲酸萘酯本金及利息便宜货商店部门间分配法参见齿龈溃疡定草酯第十脑神经股东河段狐疑互粘基本判定集成电路信息系统基带汇编器芥子胺近视矫正记入贷方的卡拉美芬乙二磺酸盐空心砖空转换联耳独眼畸形没收外侨遗产权平等地葡萄树肉疣史实提勒耳氏钩外界标准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