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审判英文解释翻译、拒绝审判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refusal of justice
分词翻译:
拒绝的英语翻译:
refuse; turn down; deny; object; reject; renege; repulse; disallowance
negation
【经】 refuse; rejection
审判的英语翻译:
adjudgement; adjudgment; judgement; justice; trial; try
【法】 hearing trial; hold court trial; sit in judgement; trying
专业解析
在汉英法律词典语境中,“拒绝审判”对应的核心英文表述为“denial of trial” 或更具体地指“refusal to adjudicate”。其法律含义主要指司法机关(通常是法院)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或者受理后无正当理由拖延、拒绝进行实质性审理并作出裁判的行为。这违背了司法机关应依法行使审判权、保障当事人获得公正审判的基本法律原则。
详细解释:
-
核心含义与法律性质:
- “拒绝审判”并非指法院在审理后依法作出的驳回起诉或驳回诉讼请求的裁判(这属于实体或程序裁判结果),而是指法院在应当启动或推进审判程序时,消极不作为或不当设置障碍,导致当事人无法进入审判程序或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司法裁决。
-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国家赋予的审判职责的懈怠或滥用,侵犯了当事人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的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Right to a Fair Trial)。它破坏了司法救济渠道的畅通和司法权威。
-
具体表现形式:
- 拒绝立案/受理(Refusal to File/Accept a Case): 对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案件,无法律依据地不予立案或受理。
- 不当驳回起诉(Improper Dismissal of a Case): 以明显不成立的理由(如虚构管辖权问题)在程序初期驳回起诉,阻止案件进入实体审理。
- 无限期拖延审理(Indefinite Delay of Proceedings): 受理案件后,无正当理由长期不安排庭审、不推进诉讼程序,使案件悬而不决。
- 拒绝作出裁判(Refusal to Render a Judgment): 在完成审理后,无正当理由拖延或拒绝作出判决或裁定。
-
法律后果与救济途径:
- 违反法定职责: 法官或法院的此类行为构成对其法定审判职责的违反。
- 追究责任: 相关人员可能面临内部纪律处分,严重者可能构成渎职犯罪(需依据具体情节和法律规定)。
- 当事人救济: 当事人可依法向上级法院申诉、申请再审或提起监督程序,要求纠正违法行为,指令原审法院依法审理或由其他法院审理。在中国,还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法律监督。
-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驳回起诉 (Dismissal of Lawsuit):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如无管辖权、原告不适格、无具体事实理由等),依法作出的程序性裁定。这是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的表现,不同于无正当理由的“拒绝审判”。
- 驳回诉讼请求 (Rejection of Claims): 法院在实体审理后,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或法律依据,依法作出的实体判决。这属于审判的正常结果。
- 不予受理 (Non-acceptance of Case): 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时,经审查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且无法补正,依法作出的不予立案的决定。这需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否则可能构成“拒绝审判”。
权威来源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明确规定了法官依法公正履职的义务。例如,第四十六条规定了法官的禁止行为,其中包含“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不当拒绝审判可归入此类。具体条款可查阅全国人大官方网站发布的法律文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均详细规定了法院受理案件的条件、程序和期限。任何违反这些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立案、拖延审理或拒绝裁判的行为,均构成对诉讼法的违反。相关法律文本可在最高人民法院或中国政府网等权威平台查询。
- 《元照英美法词典》 对 “denial of justice” (司法拒绝/拒绝审判) 有明确释义,指“司法机关未能提供其职责范围应有的保护,包括拒绝受理案件、不当拖延、执法不公等”,这与中文“拒绝审判”的核心内涵高度一致。该词典是法律领域的权威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拒绝审判”是一个法律术语,通常指在司法程序中,当事人或司法机关因特定原因不参与或否认审判合法性的行为。以下是具体解释:
1.基本定义
- 法律语境: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相关方(如被告、司法机关)主动不参与或否认审判程序的行为。其英语对应表述为“refusal of justice”。
- 构成要素:可能包括被告拒不出庭、不配合调查,或司法机关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案件等。
2.行为表现
- 当事人角度:如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明知已被立案侦查或起诉,仍逃避出庭或隐匿行踪,可能构成“逃避审判”。
- 司法机关角度:若法院无合法依据拒绝审理案件,可能涉及司法不公,但此类情况需结合具体法律条款判断。
3.法律后果
- 刑事责任:若被告故意逃避审判(如庭审期间逃脱),可能构成脱逃罪或其他妨碍司法公正的罪名。
- 程序影响:当事人拒绝配合可能导致审判程序中止,或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如拘传)。
4.与“逃避侦查”的区别
- 时间阶段:“逃避侦查”发生在案件侦查阶段(如公安机关调查期间),而“拒绝审判”特指审判阶段的行为。
- 行为性质:前者可能涉及拒捕,后者则直接对抗司法裁决程序。
5.补充说明
- 合法抗辩:当事人若对管辖权或程序合法性有异议,可通过法律途径提出(如管辖权异议),这不属于“拒绝审判”。
- 翻译扩展:除“refusal of justice”外,“拒绝”还可译为“reject”“deny”,“审判”对应“adjudgement”等。
提示:具体法律认定需结合司法实践和条文,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获取个案指导。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跋巴希电池备用元件不采用通知苍白球切开术炽热雌激素酶二回掌状的负载平衡工作联络交谈国家财富红色幻视环路入口解脱积分方程紧粘不放的科恩豪泽氏四重染剂苦苏冷酷厘巴流水作业柳酸戊酯莽撞地泌尿器反射性的镍镉电池钱币音人力资本乳嵴生产能力测试未经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