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肌神经接点英文解释翻译、肌神经接点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myoneural junction

分词翻译:

肌的英语翻译:

flesh; muscle
【医】 caro; muscle; musculi; musculus; my-; myo-; myon; sarco-

神经的英语翻译:

nerve
【医】 nerve; nervi; nervus; neur-; neuro-

接点的英语翻译:

【计】 connection point

专业解析

肌神经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又称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骨骼肌纤维之间形成的特化化学突触结构,负责将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信号高效、精准地转化为肌肉收缩的机械信号。其核心功能是实现神经冲动向肌肉的传递,驱动随意运动。

详细解释如下:

  1. 结构与组成

    • 突触前膜(Presynaptic Membrane):运动神经元轴突终末膨大形成,内含大量囊泡(突触小泡),储存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当动作电位到达时,引发钙离子内流,触发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ACh至突触间隙。
    • 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宽约50nm的细胞外间隙,内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负责快速水解ACh,终止其作用,确保信号传递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 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 / Motor End Plate):骨骼肌细胞膜特化增厚区域,富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h Receptors, nAChRs)。这些受体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当ACh结合时通道开放,允许钠离子大量内流、钾离子外流,引发局部去极化电位(终板电位)。
  2. 信号传递机制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到达轴突末梢 → 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Ca²⁺内流 → 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ACh至突触间隙 → ACh扩散至突触后膜,结合并激活nAChRs → nAChR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 → 产生终板电位(End Plate Potential, EPP) → 若EPP达到阈值,则触发肌纤维膜产生动作电位 → 动作电位沿肌膜传播,通过兴奋-收缩耦联引发肌肉收缩。

  3. 生理意义与临床关联

    • 高效传递:单个神经冲动释放的ACh量通常足以产生远超阈值的EPP,确保每次神经冲动都能可靠引发一次肌肉动作电位(1:1传递)。
    • 精确调控:AChE的快速水解作用限制了ACh在突触间隙的作用时间和范围,防止持续去极化和肌肉强直收缩,保障运动的精细控制。
    • 疾病靶点:肌神经接点是多种神经肌肉疾病的关键部位。例如:
      •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自身抗体攻击nAChRs或相关蛋白,导致受体减少,传递障碍,表现为肌无力、易疲劳。
      • 肉毒杆菌中毒(Botulism):肉毒毒素阻止ACh释放,导致肌肉麻痹。
      • 有机磷中毒:抑制AChE活性,导致ACh在突触间隙蓄积,持续刺激受体,引发肌肉震颤、痉挛甚至麻痹。

肌神经接点是神经系统控制骨骼肌运动的终极门户,通过乙酰胆碱介导的化学突触传递,将神经电信号转化为肌肉电信号和机械收缩。其结构的精密性和功能的可靠性对维持正常运动至关重要,其功能障碍则直接导致多种神经肌肉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

  1.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 - MeSH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 Neuromuscular Junction

    https://www.ncbi.nlm.nih.gov/mesh?term=neuromuscular+junction (权威定义与概述)

  2. 梅奥诊所医学信息 - Neuromuscular Junction Physiology

    https://www.mayoclinic.org/medical-professionals/neurology-neurosurgery/news/neuromuscular-junction-physiology/mac-20431234 (生理机制与临床意义)

  3. 《生理学评论》(Physiological Reviews) - 神经肌肉传递综述

    https://journals.physiology.org/doi/full/10.1152/physrev.00031.2018 (深入机制阐述)

  4. 《生理学报》- 神经肌肉接头突触传递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https://doi.org/10.13294/j.aps.2023.0078 (中文权威综述,含术语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元末梢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负责将神经信号转化为肌肉收缩。以下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和功能的详细解释:

  1. 结构组成

    • 突触前膜:运动神经轴突末端的增厚细胞膜,内部含有大量囊泡(内含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以及线粒体等结构()。
    • 突触间隙:宽约20-50纳米的细胞外间隙,充满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此空间扩散()。
    • 突触后膜(运动终板):肌细胞膜特化形成的褶皱状结构,含乙酰胆碱受体,可增强信号接收效率()。
  2. 信号传递机制
    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钙离子内流触发囊泡释放乙酰胆碱;递质穿过突触间隙与后膜受体结合,引发肌细胞膜去极化,最终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触发肌肉收缩()。

  3. 功能意义
    该结构确保神经信号的高效单向传递,使骨骼肌能精准响应中枢指令。每个运动神经元通过轴突分支连接多个肌纤维(通常数百条),形成运动单位()。

扩展知识: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与此接点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有关,导致肌肉无力。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苯硫代乙酰胺变旋酶表皮基底层不单成本的归纳磁叶仪表多级调制二氯二乙烯氯胂概要咯肢窝过滤泵含油蜡回转频率奖品惊愕集团经营银行业务继续占有可用性数据每秒千次运算民族平等谋职内脏反射坡口检查起动系统氢化铀生铁生物大分子丝棉似的速冻图形设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