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restraint of labour
labor; laborer; labour; worker; workingman
【经】 worker
【建】 control
劳工管制(Labor Control)指国家或雇主通过法律、行政及管理手段对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及劳动者行为进行的规范与约束。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分层解释:
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劳工管制体现为"国家通过劳动立法限制雇主解雇权、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及工作条件"(如《劳动法》第41条解雇限制)。其核心是平衡劳资双方权益,例如《劳动合同法》要求雇主签订书面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
政府机构(如人社部门)通过劳动监察执法,查处超时加班、欠薪等行为(《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
工会代表劳动者与资方谈判工资待遇(《工会法》第6条),如2023年某汽车企业通过集体合同将平均薪资上调8%。
对外籍劳工实行工作签证配额管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5条)。
权威来源引注:
: 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 法律出版社, 2003: "labor control"词条.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0条, 2012修订.
: 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2004.
: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会年鉴(2023)》: 集体协商案例节选.
: 人社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2017.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21修订.
: 北京市人社局.《关于调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2024.
: 张车伟.《劳动力市场管制与灵活化平衡研究》.《经济研究》, 2022(5).
根据法律及社会管理领域的定义,“劳工管制”通常指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措施,主要涉及劳动权益保障、用工规范等内容。结合相关法律概念及管理实践,具体分析如下:
“劳工管制”并非我国现行法律中的专有名词,其含义需结合“管制”的法律概念延伸理解。在劳动法领域,它主要指政府部门或雇主对劳动者工作条件、权益保障的规范管理。例如:劳动合同签订、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工时限制等。
权益保护性
通过《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禁止强迫劳动、保障劳动者休息权、获得报酬权等基本权益。
管理双重性
既包括政府对企业的用工监管(如社保缴纳核查),也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如考勤规则)。
强制约束力
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将面临行政处罚,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最高可处2万元罚款,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
需特别注意:刑法中的“管制”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社区矫正3个月-2年),而“劳工管制”属于行政管理范畴,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建议需要了解具体案例的咨询者,可查阅《劳动法》第三章或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取最新政策文件。
艾迪斯氏计数安培数博耳茨反应搭讪地理学的硅藻科过程强制哈胺青霉素G混附发射机输出内带交变部分甲状腺机能减退性侏儒阶段量热学量子度劣等硬币淋巴管造口术卵黄合胞体普雷恩氏征恰当的巯噻唑溶解试验撒粉袋神经电流手提柄浇桶输出门数据加密标准痛经性皮炎同位素平衡歪轮忘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