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baby act
【医】 impuberism
act; behavior; deed; conduct; dealing; demeanour; deportment
【计】 behaviour
【化】 behaviour
【医】 behavior; praxis
contradict; counterplea; demur; demurrer; plea
【法】 ad respondendum; counterplea; counterplead; defence; demur; exceptio
exception; plea; plead; pleading; remonstrance; remonstrate; traverse
未成年行为的抗辩(Defense of Minority)是法律体系中针对未成年人责任能力的重要概念,指在民事或刑事司法程序中,因当事人未达到法定年龄而主张减轻或免除其法律责任的主张。以下从汉英对照及法律实践角度解析其核心内涵:
汉语术语“未成年行为的抗辩”对应英文“Defense of Minority”或“Infancy Defense”。在普通法系中,“Infancy”特指未成年状态,而非生理学意义上的婴儿(《元照英美法词典》第7版,20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20条,未成年人分为:
在侵权责任领域,依据《民法典》第1188条,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若未成年人有个人财产,优先从其财产中支付赔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0)。
与普通法系“Rule of Sevens”原则(7岁以下绝对无刑责)不同,中国刑法采用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 begin{aligned} &text{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geq 16 text{周岁} &text{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14 text{周岁} leq text{年龄} <16 text{周岁} &text{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 &<12 text{周岁} end{aligned} $$ 该划分见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修正案(2023年3月施行)。
权威参考文献:
关于“未成年行为的抗辩”,需要从法律概念和适用情形两方面综合理解。以下为具体解释:
抗辩权是指义务人对抗权利人请求履行义务的权利,其核心在于“拒绝履行请求权”的合法性。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抗辩权的行使需基于法定事由,如对方未履行义务或存在履约风险等。
民事领域
未成年人在民事行为中若需行使抗辩权(如合同纠纷),需由其法定代理人(父母或监护人)代为行使。例如:若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超出其行为能力范围,法定代理人可主张合同无效或拒绝履行。
刑事领域
未成年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年龄抗辩。根据《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不满16周岁仅对特定严重犯罪担责。若行为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其行为可成为法定抗辩理由(需结合一般法律知识补充,未直接见于搜索结果)。
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抗辩情形可能涉及以下类型:
未成年人的抗辩行为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尤其在涉及刑事犯罪时,需通过法定代理人或辩护律师行使权利。若抗辩理由不成立(如已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则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如需更具体的法律条文或案例参考,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机构。
保险单现金贷款标的补骨脂次素不溶蛋白单模特性等外金属动叶轮摔砂多道作业操作多肋的分社分子下丛高电位测试鉴定性试验简化的胶细胞结节性狼疮棘间肌赖帐的人氯苯甲氧咪唑免费检验年度养护皮耳茨氏征破产人保留生活必需物的正当权利前球蛋白气量小的轻百日咳起始字符位置润滑脂吸水性试验三十四酸水冷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