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residuary outlay
剩余支出(shèng yú zhī chū)在财务与预算管理语境中,指特定项目或预算周期内尚未使用的拨款余额 或待清偿的已承诺款项。其含义需结合中英文语境及使用场景具体分析:
未使用的预算余额
指已获批的预算总额中,扣除已实际支付或发生费用后剩余的可用资金。
英文对应:Remaining Appropriation/Budget Balance
权威依据:中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预算资金的执行与结余管理要求(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网)。
待履行的支付义务
指向供应商或合约方承诺支付但尚未实际结算的款项(如工程尾款、分期付款等)。
英文对应:Outstanding Expenditure/Pending Disbursement
权威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关于合同负债与履约义务的规定(来源:IFRS基金会官网)。
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
常用"Unspent Appropriation"(未拨付余额),强调预算授权内的剩余资金(例:美国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FASAB概念公告第2号)。
企业财务管理:
多表述为"Remaining Commitment"(未清偿承诺),指已签订合同但未支付的债务(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ASC 842租赁准则)。
项目执行报告:
使用"Undisbursed Funds"(未拨付款项),特指已获批但暂未支付给受益方的资金(例:世界银行项目管理手册)。
场景 | 剩余支出类型 | 英文术语范例 |
---|---|---|
年度预算执行 | 未使用的拨款余额 | Unutilized Budget Allocation |
多期合同付款 | 分期付款中的待付尾款 | Outstanding Contract Payment |
专项基金拨款 | 未拨付的项目资金 | Undisbursed Grant Funds |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中"财政拨款结转"科目核算剩余预算资金(来源:中国财政部会计司)。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第24号《预算信息呈报》要求披露预算余额与实际支出的对比(来源: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官网)。
通过结合会计准则与实务场景的双语对照解析,"剩余支出"的财务实质与语言转换逻辑得以清晰呈现,满足专业场景下的术语应用需求。
“剩余支出”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从某个资金总量中扣除已使用部分后,仍需支付的剩余金额。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定义 剩余支出=总预算/计划金额 - 已支出金额,属于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中的重要概念。例如某项目总预算100万元,已使用70万元,则剩余支出为30万元。
2. 相关概念对比
3. 应用场景 主要出现在政府预算执行报告、企业项目管理、工程结算等领域,用于监控资金使用进度。例如提到的"每月收入略有剩余"可引申为支出控制后的结余状态。
4. 注意事项 需区分"剩余支出"与"剩余收入":
建议在财务文件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术语,必要时可参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权威文件。
昂德腊耳氏征阿图斯氏现象变阻体差别磁各向异性单胞菌属耳蜗螺旋韧带法律疑难果实皮炎检查官扩充地址冷凝塔裂化热履带板马里氏三张纸试验迷行神经节迁移时间髂转子韧带球阀全股热电转换器声门下喉炎生锈的十六进制加法双色染料铁圈球场完税价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