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mplify sth. by cutting out the superfluous
"删繁就简"是汉语中常用的四字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去除冗余复杂的部分,保留核心要素以实现简洁化表达或操作。从汉英双语对照角度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义为"去掉繁杂部分,使其简明扼要"(商务印书馆,2016),对应的英文翻译常见"simplify by eliminating redundancies"或"streamline complicated elements"(《牛津汉英词典》,2010)。
该成语的语义结构包含递进关系:"删"与"就"构成动作承接,"繁"与"简"形成对立统一。在跨文化应用中,剑桥大学汉学研究中心指出其与英语谚语"cut the Gordian knot"存在概念相似性,均强调突破复杂困境的解决智慧(Cambridge Sinology Journal, 2021)。
权威典籍《汉语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18)记载其最早见于明代王阳明《传习录》,原指文书删改要义。当代应用已扩展至多个领域:在管理学中对应"奥卡姆剃刀原则",在编辑领域体现"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Hamlet Act 2)的创作理念。商务印书馆《成语源流考》特别指出该成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需注意语境适配性,建议英文使用时保留"jian"(简)的拼音以传递文化特质(2020版)。
“删繁就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ān fán jiù jiǎn”,其核心含义是去除繁杂冗余的部分,使之趋向简明扼要,常用于形容处理事务或表达内容时追求简洁高效的方式。
字面拆解
用法与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以下情境:
近义与反义
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大道至简”的推崇,强调以简驭繁的智慧。其出处虽难以考证,但类似思想在《庄子·天地》等典籍中均有体现,如“大道至简”的哲学观。
在正式写作或口语表达中,该成语可增强语言凝练感,但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过度书面化。
臂沟澄清槽挡驾定单数量二相的分支杆菌科航海家据为己有科兰伊氏听诊法髁切断术可援引的空出现空气泡沫减火系统蓝辉光裂化反应段理论截止磷酸锰磷酸氢钇卢戈耳氏溶液氯代萘滤色片内部操作寄存器潜伏期的手肩型肌萎缩四氧化二钒梭形隆凸诉讼管理人破产管理财产人逃汇威风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