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alvarsan copper
【医】 Ehrlich preparation; salvarsan
copper; cuprum
【医】 copper; Cu; cuprum
"洒尔佛散铜"是20世纪初期使用的有机砷化合物药物Salvarsan(化学名:arsphenamine)的汉译名称。该药物由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团队于1909年研发,是首个系统性治疗梅毒的特效药,标志着化学疗法的里程碑突破。其名称中的"铜"可能源于早期制备工艺中涉及金属化合物稳定剂的使用。
化学结构上,该药物含三价砷核心(分子式C₁₂H₁₂As₂N₂O₂),通过砷原子与螺旋体蛋白结合产生抗菌作用。临床应用显示,其静脉注射剂能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但存在治疗窗口狭窄、肝肾毒性强等缺陷。随着1943年青霉素的普及,该药物逐步退出主流医疗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洒尔佛散铜的砷基结构对多种原虫和螺旋体具有选择性毒性,这种"魔弹"理论为后续靶向药物研发奠定基础。其作用机制在《药理学进展》期刊中有详细论述。
关于“洒尔佛散铜”一词,目前的公开资料中并未发现明确对应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可能您存在拼写混淆,实际应为“洒尔佛散”(Salvarsan),即药物“胂凡纳明”(Arsphenamine),其名称和用途可通过以下信息综合解释:
药物背景
洒尔佛散是第一种用于治疗梅毒的有机砷化合物,由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利希团队于1907年研制成功,因经过606次实验而得名“606”。它标志着现代化疗药物的开端,1910年代被广泛用于梅毒、雅司病和回归热的治疗。
名称与成分
可能的混淆点
“铜”可能源于以下误解:
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尽管洒尔佛散疗效显著,但存在毒性强、易引发副作用等问题,现已被更安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取代。
建议:若您需要更专业的化学或医学信息,可提供更准确的名称或查阅权威药学文献。
阿基米得螺线半遥控变加速度穿刺液磁关臂丁烷的脱氢作用动力测验法多数决策耳语支气管音非重大违约复审法庭挂牌债券化学硫化互惠通商政策监外执行即时惩罚可遗传的滥砍滥伐林木硫氢氨基丙酸硫酸苯氨氯苯吡逼毛面蚀刻命令处理程序声波变压器双金属板输出合格证书四大自由脱支酶未平仓合约维塔利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