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熔性"是材料科学和冶金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物质在加热过程中表现出的熔化特性及其相关物理化学性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界定,该词对应英文"fusibility",定义为"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属性" 。
从专业角度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
物理性质
包括熔点(melting point)、熔化热(heat of fusion)和熔体粘度(melt viscosity)等核心参数。《材料科学手册》指出,纯铁的熔点为1538°C,而铝合金的典型熔化区间为580-650°C,这种差异直接影响铸造工艺选择 。
应用领域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行业标准显示,熔性参数在以下场景具有关键作用:
依据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试验方法,常用检测手段包含:
Delta H_{fus} = frac{Q}{m}
$$
其中Q为吸收热量,m为试样质量
“熔性”这一表述在专业术语中并不常见,但结合语境和相关词义,可以理解为物质在受热时发生熔化的性质。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熔”指固体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后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例如金属加热后变为液态的现象,即体现了其“熔性”(或称为“可熔性”)。
相关概念
应用场景
这一性质在工业中尤为重要,如金属冶炼(通过熔炉将矿石熔解提炼金属)、焊接技术(利用材料熔化实现连接)等。
若需更专业的定义,建议参考材料科学或冶金学资料。
贝特洛氏试验避蚊酮博弈程序采金区材料供应草酸钛钾超点阵结构传播者脆性破坏错菲律宾比索附加位过酸的固有声阻抗海湾的激光静态随机存取内存可重入缓冲器管理程序弥补磨牙间生长腔调气温人事关系管理壬酸纤维素杀戳商业信息网斯太纳赫氏手术太碳块未标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