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均匀性"在汉英双语对照语境中具有明确的学术定义与应用范畴。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该词对应的标准英文译法为"non-uniformity",指物体或系统中物理量、属性或分布状态的差异性特征。其核心内涵包含三个维度:
物理属性差异:表征物质密度、温度或电磁场等参数在空间或时间维度的非对称分布。例如金属材料晶格缺陷导致的导电率差异,在材料科学领域被视为关键质量指标(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 SP 960-15)。
统计分布特征:在数据分析领域指样本集偏离正态分布的离散程度。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统计指南》(2023版)建议采用变异系数(CV)量化该属性,计算公式为: $$ CV = frac{sigma}{mu} times 100% $$ 其中σ为标准差,μ为均值。
工程系统特性:描述机械传动系统扭矩分配或电力网络负载波动的专业术语。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 115-2019)明确规定,电机绕组电阻不均匀性不得超过标称值的±2%。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地质构造应力场建模(《工程地质学报》2024年第2期)、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研究(Nature Photonics, Vol.18)等跨学科领域。该术语的规范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heterogeneity""或"anisotropy"等近义词进行语义微调。
不均匀性是指某一系统、材料或物质在物理、化学特性上的分布或组成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不同区域或组分在性质上的不一致性。以下是不同领域的详细解释:
广义定义
在材料科学或物理学中,不均匀性通常指物体内部粒度大小不同,或同一粒度在不同部位呈现差异化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密度、成分、强度等),且整体分布呈现非均质状态。例如,土壤中砂粒与黏土混合时,可能因颗粒大小和成分差异导致渗透性不均。
化学领域的具体表现
化学不均匀性指实际物质(如矿物)的组成与理想化学式存在偏差,包含非计量组成的杂质或元素键合方式的差异。例如,天然矿物晶体中常夹杂其他元素,导致其导电性或催化性能与理论模型不同。
影响与应用
不均匀性可能影响材料的性能(如合金强度、岩石稳定性),但也可能被利用于特定场景(如复合材料设计)。在工程中需通过检测手段(如光谱分析)评估和控制此类特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检测方法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材料科学或地质学相关文献。
包囊性脓肿巴切利氏征出版物的审查初级精母细胞胆橘黄素单色性弹性运动定步报文甘茨内氏副束固定格式的文据硅衬片黑色热纪律处罚净保留体积痉挛的机器可办认的集体自卫权来回一次时间罗勒氯吡多绵马根酸尿囊动脉牛尾独活前凝集带前庭被覆层擒乳糜汗摄食正常双重控制调停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