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缩合作用英文解释翻译、醛缩合作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机】 aldehyde condensations
分词翻译:
醛的英语翻译:
【化】 aldehyde
【医】 aldehyde
缩合作用的英语翻译:
【化】 condensation
专业解析
醛缩合作用(Aldol Condensation)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碳-碳键形成反应,特指两分子含有α-氢原子的醛(或酮),在酸或碱催化下相互作用,首先生成β-羟基醛(或酮)(即羟醛缩合产物,Aldol),该产物在加热或强碱条件下可进一步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或酮)的过程。该反应名称源于其产物类型(Aldol = Aldehyde + Alcohol)。
核心解释
-
反应本质与步骤:
- 羟醛加成 (Aldol Addition):一分子醛的α-碳(受羰基活化,具有酸性)在碱(如OH⁻)作用下失去质子形成碳负离子(烯醇负离子)。此亲核试剂进攻另一分子醛的羰基碳,发生亲核加成,生成β-羟基醛。此步是可逆的。
- 脱水 (Dehydration):在加热或酸性/强碱性条件下,β-羟基醛中的β-羟基(-OH)和相邻α-氢(-H)以水的形式(H₂O)脱去,生成更稳定的共轭体系——α,β-不饱和醛。此步通常推动反应完成。
- 整个醛缩合作用通常指包含加成和脱水两步的完整过程,最终得到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
关键条件:
- 反应物:至少一分子醛必须含有α-氢原子(与羰基相邻碳上的氢)。
- 催化剂:常用碱催化(如NaOH, KOH, EtO⁻),也可用酸催化(如H⁺)。
- 脱水条件:通常需要加热或更强的碱/酸条件促使脱水发生。
-
典型示例:
- 两分子乙醛(CH₃CHO)在稀碱催化下缩合:
- 加成:生成3-羟基丁醛(CH₃CH(OH)CH₂CHO)。
- 脱水:生成巴豆醛(2-丁烯醛,CH₃CH=CHCHO)。
-
重要性与应用:
- 碳链增长:是构建C-C键、延长碳链的核心方法之一。
- 合成中间体:生成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是合成香料、药物、树脂、高分子材料等的重要中间体。
- 生物化学:生物体内糖代谢(如糖酵解)中的一些步骤在机理上与羟醛缩合/逆羟醛缩合相关。
汉英对照关键术语
- 醛缩合作用: Aldol Condensation
- 醛: Aldehyde
- α-氢原子: Alpha-hydrogen (α-H)
- 羰基: Carbonyl group
- 催化剂: Catalyst
- 碱催化: Base-catalyzed
- 酸催化: Acid-catalyzed
- 羟醛加成: Aldol Addition
- β-羟基醛: β-Hydroxy aldehyde
- 脱水: Dehydration
- α,β-不饱和醛: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
- 烯醇负离子: Enolate ion
- 亲核加成: Nucleophilic addition
权威参考来源
- IUPAC金皮书 - 有机化学术语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提供“aldol condensation”的标准定义和反应通式。这是化学术语最权威的来源之一。来源: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
- Clayden, J., Greeves, N., & Warren, S. - Organic Chemistry (2nd ed.):经典有机化学教材,对羟醛缩合反应的机理(包括酸、碱催化)、立体化学、变体和应用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来源: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Smith, M. B. & March, J. - 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7th ed.):权威的高级有机化学参考书,详细阐述了醛缩合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等。来源: Wiley。
- 《中国大百科全书》 (化学卷):提供“羟醛缩合”或“醛醇缩合”的中文定义和基本解释。来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相关化学课程资源):提供符合中学或大学教学大纲的中文解释和示例。来源: 中国教育部。
网络扩展解释
醛缩合作用(Aldol Condensation)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缩合反应,通常指醛类化合物(或酮类)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分子间或分子内反应,生成β-羟基醛/酮或其脱水产物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过程。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1.基本定义与反应式
醛缩合的核心是含α-氢的醛(如乙醛)在碱性催化剂(如NaOH)作用下,α-碳失去质子形成烯醇负离子,随后进攻另一分子醛的羰基碳,形成新的碳-碳键。例如乙醛的缩合反应:
$$
text{2 CH}_3text{CHO} rightarrow text{CH}_3text{CH(OH)CH}_2text{CHO} xrightarrow{Delta} text{CH}_3text{CH=CHCHO} + text{H}_2text{O}
$$
2.反应机理
- 烯醇化:碱夺取醛的α-氢,生成烯醇负离子。
- 亲核加成:烯醇负离子进攻另一醛分子的羰基碳,形成β-羟基醛中间体。
- 脱水:中间体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
3.类型与扩展
- 自身缩合:同一醛分子间反应(如乙醛缩合)。
- 交叉缩合:不同醛或醛与酮反应(如克莱森-施密特缩合)。
- 分子内缩合:同一分子内发生缩合(如环状化合物合成)。
4.应用领域
- 有机合成:构建碳链(如制备肉桂醛、香豆素)。
- 药物化学:合成抗生素、维生素中间体。
- 材料科学:制备高分子材料或功能分子。
5.注意事项
- α-氢的必要性:无α-氢的醛(如甲醛)无法发生典型缩合。
- 条件控制:碱性条件促进缩合,酸性条件常加速脱水。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反应实例或机理细节,建议提供更具体的反应式或应用场景。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奥弗顿氏学说报警码不活动站储备要求对裂发送操作非正规异常感应电炉横滑台间接原料抗淋性可控变值科罗特科夫氏试验磷酸铜钙芦竹碱免费邮寄凝胶排阻色谱法凝结剂胶凝剂女阴固定术偶然故障屏面数据接口情形缺级人字起重机山豆根碱神经纵切断术失业的随机信号特惠贷款调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