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ngram
七巧板(Qīqiǎobǎn)是源自中国古代的几何拼图玩具,其英文对应词为"tangram"。根据《牛津汉英大词典》记载,该词由"tang"(源自"唐图"的粤语音译)与"gram"(图形)组合而成。标准七巧板包含七块几何板片:2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1个中三角形、2个小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这些组件源自宋代《燕几图》中记载的家具组合原理。
据《中国教育百科全书》记载,这种智力玩具在19世纪经广州通商口岸传入欧洲,英国数学家杜德耐(Henry Dudeney)曾系统研究其数学原理,证明其可拼出1600种以上具象图形。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七巧板拼图能有效提升儿童的空间认知能力,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将其列为几何教学的重要教具。
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献显示,最早的七巧板外销记录可追溯至1803年广州十三行出口的象牙制品,其包装盒上印有"中国拼图"(Chinese Puzzle)字样,现已成为跨文化智力游戏的典型代表。
七巧板是中国传统智力玩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与特点:
1. 基本定义 七巧板由一块正方形薄板分割为七块几何形状组成,包括5个三角形(2小、1中、2大)、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其名称源于“七块巧板”,能拼出1600种以上图形,如人物、动植物、建筑等。
2. 历史起源 •宋代雏形:起源于家具“燕几”(可组合的桌子),后演变为“蝶翅几”,最终发展为拼图玩具。 •明代定型:约公元前1世纪出现雏形,明代基本形成现代结构。 •国际传播:18世纪传入欧美,被称为“唐图(Tangram)”或“东方魔板”。
3. 结构特点 | 形状 | 数量 | 备注 | |------------|------|--------------------------| | 小三角形 | 2| 面积占比最小 | | 中三角形 | 1| 面积约为小三角形的2倍| | 大三角形 | 2| 面积约为小三角形的4倍| | 正方形 | 1| 边长与中三角形相同 | | 平行四边形 | 1| 面积等同于正方形 |
4. 文化意义 •智力开发:通过图形组合培养空间思维、几何认知和创造力。 •文化载体: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中国古代数学智慧。 •国际影响:世界最早的“模块化设计”案例之一,影响现代拼图玩具发展。
若需了解具体拼图方法或历史演变细节,可查阅《中国传统玩具图鉴》或访问中国数字科技馆专题页面。
不讲道理的层应力偿债能力限度船货出卖抵押品申请书磁传导电流等弦翼面电滤波器隔离作用工作班制国际编号计划焊接休止时间合格质量标准减弧断路器计量罐罗布氏热氯化二氨铜欧海芋瓢泼大雨髂胸联胎曲肘上铺设计安全系数审美数字产生器檀香木跳汰台拖图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