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敲诈勒索者英文解释翻译、敲诈勒索者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racketeer

分词翻译:

敲诈勒索的英语翻译:

【法】 racketeer

者的英语翻译:

person; this

专业解析

敲诈勒索者(Blackmailer/Extortionist)是指通过威胁、恐吓或要挟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物或迫使他人实施非自愿行为的个体或组织。该术语在法律和犯罪心理学领域具有明确界定:

  1. 法律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或要挟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来源:中国人大网刑法释义)。美国《模范刑法典》第223.4条将勒索(Extortion)定义为"以实施犯罪、揭发隐私或损害名誉相威胁获取财物"(来源:美国法律学会官网)。

  2. 行为特征

    典型手段包括威胁披露敏感信息(如隐私照片)、制造人身安全恐惧、利用职务影响力等。现代网络环境下常表现为数据勒索(Ransomware攻击)和网络钓鱼敲诈(来源:FBI网络犯罪报告中心)。

  3. 构成要件

    需同时满足主观故意(明知行为违法)、客观威胁行为(书面/口头/数字形式)、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财物转移实际发生四个要素(来源:牛津法律词典)。

  4. 司法认定

    不同于抢劫罪的暴力即时性,敲诈勒索的核心在于威胁内容的未来实现可能性。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单次勒索价值3000元以上或两年内三次以上即构成刑事犯罪(来源:中国法院网司法解释库)。

  5. 心理画像

    犯罪心理学研究显示,78%的敲诈者具有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擅长心理操控。常见动机包含经济需求(64%)、报复心理(22%)和权力控制欲(14%)(来源:美国心理学会期刊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法律定义和社会语境,“敲诈勒索者”指通过威胁、恐吓等非法手段强行索取他人财物或利益的行为人。具体可从以下四个层面解析:

一、法律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者需同时满足三个要件:

  1. 非法占有目的:主观上意图获取不属于自己的财物或利益;
  2. 实施威胁行为:包括暴力威胁(如伤害人身)、精神控制(如曝光隐私)、虚构事实恐吓等;
  3. 强行索要财物:迫使被害人在恐惧心理下交付财物,如案例中黄静以曝光企业丑闻为由索要天价赔偿,超出合理维权范围即构成犯罪。

二、行为特征
敲诈勒索者常用手段包括:

三、法律后果
根据涉案金额和情节,量刑分为三档:

  1. 数额较大(如2000-5000元):3年以下徒刑,并处罚金;
  2. 数额巨大(如3万-10万元)或特殊情节(如针对残疾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3-10年徒刑;
  3. 数额特别巨大(如30万-50万元)或造成严重后果:10年以上徒刑。

四、与日常用语的区别
法律术语“敲诈勒索者”需严格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而日常生活中该词可能被泛化使用。例如,商家威胁差评顾客“不删评就不退款”,若未实际索要财物,则属于民事纠纷而非刑事犯罪。

判断是否构成敲诈勒索者需结合主观意图、行为手段和客观结果综合分析。遇到疑似行为时,建议保留证据并报警,避免自行妥协助长犯罪。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奥司脱拉莱特丙考达唑程控机器人耻骨下股疝传音筒催化剂载体片单层底板短辐球形体法定利息法国法郎范式副交感神经过敏货柜堆放场甲组氨酸挤出物阶组分散处理系统机器语言扣带沟昆克氏综合征喇叭虫蓝色素梁规没收土地平推流千分之一秒强力熔接鞘突神经外科学碳霉素提纯判据梯形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