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arrot's node
handkerchief
【医】 veil
catch birds with a net; collect; display; net; sift; silk
【经】 gross
family name; surname
node; nodus; nub; nubble; protuberance; tuber; tubercle; tuberosity
【医】 node; nodositas; nodosity; nodus; noeud; tuber; tubercle; tubercula
tuberculum
帕罗氏结节(Parrot's nodes)是医学专业术语,指先天性梅毒患儿在颅骨骨膜下层形成的对称性骨质增生性结节,属于梅毒性骨膜炎的典型临床表现。该术语源于法国儿科医生Jules Marie Parrot于1872年首次描述此类病理性骨改变,其英文名称"Parrot's nodes"被收录于《道兰氏医学词典》等权威工具书。
在病理学特征上,帕罗氏结节多发生于额骨和顶骨交界处,触诊可及硬质隆起,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增厚及骨膜反应。该体征常伴发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其他症状,包括鞍鼻畸形、郝秦生齿等三联征。根据《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记载,现代临床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测(如RPR、TPPA)与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世界卫生组织《梅毒管理指南》指出,早期规范使用青霉素治疗可有效消除梅毒螺旋体感染,但已形成的骨质改变可能遗留永久性病理性标志。该体征的识别对新生儿先天梅毒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帕罗氏结节(Parrot's node)是医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先天性梅毒患儿骨骼病变的体征,由法国医生朱尔斯·帕罗(Jules Parrot)在19世纪发现。
定义与表现
帕罗氏结节指先天性梅毒引起的骨软骨炎,常见于婴儿长骨(如胫骨、股骨)的干骺端,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X光可见骨质破坏或增生。
发现背景
该名称源于法国儿科医生Jules Parrot的临床观察,是诊断先天性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存在提示母婴垂直传播的梅毒感染。
术语构成
临床意义
若新生儿出现此类骨骼病变,需结合血清学检测(如TPPA、RPR)确诊梅毒,并尽早进行青霉素治疗以防止后遗症。
由于搜索结果信息有限,建议通过权威医学数据库(如UpToDate、PubMed)获取更详细的病理机制和影像学特征。
苍白球中脑综合征地中海黄热对租赁项目供应资金二聚非书面信息浮式采油平台国家垄断恢复程序块货物溢短单检验核实记录金杆例行程序密缝胶囊内燃砖诺伊康氏试验蓬莪茂碰运气凭单扣款仁政三苯氧胺三价溴三羟基蒽醌声音应答控制神经性皮炎释放报警输入状态四碘酚酞铋索价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