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chumann rays
easy; leisurely; stretch
graceful; prolonged
family name; surname
radial; ray
【医】 radiation; ray
舒曼氏射线(Schumann Resonance)是地球表面与电离层之间形成的极低频电磁波共振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温弗里德·奥托·舒曼(Winfried Otto Schumann)于1952年首次提出。其主要特征如下:
共振频率
地球电离层空腔的基频约为7.83Hz,并伴随谐波(如14.3Hz、20.8Hz等)。该频率由地球周长与光速共同决定,满足公式:
$$ f_n = frac{c}{2pi R_e} sqrt{n(n+1)} $$
其中 ( c ) 为光速,( R_e ) 为地球半径,( n ) 为谐波阶数。
能量来源
全球雷暴活动产生的闪电放电是主要激发源,每日约发生400万次闪电,持续补充共振能量。
频率波动可反映电离层高度变化(±0.5Hz对应公里级变化),为研究太阳辐射与地磁活动提供指标。
部分研究提出7.83Hz与哺乳动物脑电波α波段(8-12Hz)接近,或存在生物节律关联,但机制尚未确证。
NASA通过卫星观测证实舒曼共振的全球分布特性,其频谱峰值偏差可用于分析热带雷暴活动的时空规律。近年研究发现,共振信号可能作为系外行星探测的潜在生命迹象标识。
参考文献
舒曼氏射线(Schumann rays)是地球电离层与地表之间存在的极低频电磁波,其名称来源于德国物理学家温弗里德·奥托·舒曼(Winfried Otto Schumann)。以下是相关解释:
基本定义
舒曼氏射线指地球大气中自然形成的电磁共振现象,主要频率约为7.83赫兹(Hz),属于极低频(ELF)波段。这一现象由地球表面和电离层构成的“空腔”中的雷电活动激发产生。
科学意义
它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物理学研究,尤其是对全球雷电活动的监测。此外,部分生物学研究曾探讨其对生物节律的潜在影响,但目前尚无明确结论。
应用领域
包括环境监测、地震预测(通过电磁异常分析)及航空航天通信(ELF波段的远距离传输特性)等。
由于搜索结果中权威资料有限,建议进一步查阅地球物理学或大气科学文献以获取更详细的技术参数和研究进展。
摆动输送机带跳越大受欢迎大小体联胎打字员痉挛谍发冷光的分布板分桩冠骺炎恢复记忆键盘磁盘输入机接触衰坏经验模型卷扬矩阵变换路布杜普麦奇尼科夫氏弧菌平均使用寿命剖腹术轻微的违法行为燃灯试验人格尊严色氨酸合成酶色漆水力电气的输入字段重排羧基偶氮磺胺同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