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子脂膜英文解释翻译、双分子脂膜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bimolecular lipid membrane
分词翻译:
双的英语翻译:
both; double; even; twin; two; twofold
【化】 dyad
【医】 amb-; ambi-; ambo-; bi-; bis-; di-; diplo-; par
分子的英语翻译:
element; member; molecule; numerator
【计】 molecusar
【化】 molecule
【医】 molecule
脂膜的英语翻译:
【医】 panniculus adiposus; subcutaneous fatty tissue
专业解析
双分子脂膜(Bilayer Lipid Membrane, BLM),在生物物理学和膜生物学中,是指由两层脂质分子排列形成的超薄结构。其核心特征如下:
一、结构与组成
- 分子排列:两亲性脂质分子(如磷脂)自发组装,亲水性头部基团朝向外侧水环境,疏水性尾部向内彼此相对,形成厚度约5-7纳米的封闭双层结构。这种排列是细胞膜的基础模型 。
- 主要成分:天然膜以磷脂酰胆碱、鞘磷脂为主,人工模拟膜常选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等合成脂质 。
二、功能与特性
- 屏障作用:疏水核心阻隔离子和极性分子跨膜扩散,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差异,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物理基础 。
- 流动性:脂质分子可横向扩散,其相变温度(如DPPC的41°C)影响膜柔韧性,对膜蛋白功能调控至关重要 。
- 生物膜模拟:人工BLM广泛应用于离子通道研究、药物透膜机制及生物传感器开发,例如通过电生理学手段测量单通道电流 。
三、研究意义
双分子脂膜为理解细胞膜的物质运输、信号转导及能量转换提供了简化模型。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流体镶嵌模型"即基于其动态结构特性,奠定了现代膜生物学理论基础 。
来源:
- 生物物理学报 "人工脂质双分子层技术进展"
- Journal of Membrane Biology "Synthetic Lipid Bilayer Systems"
- 细胞分子生物学(Alberts等著)第11章
- 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 "Lipid Bilayer Mechanics"
网络扩展解释
双分子脂膜(Bimolecular Lipid Membrane,简称BLM)是一种由脂质分子构成的超薄双层结构,广泛用于模拟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结构
- 组成:由两排脂质分子通过疏水作用(碳氢链)向内排列形成,亲水头部朝向外侧水相环境。这种排列方式与生物细胞膜骨架类似。
- 厚度:约60-90埃(Å),远小于可见光波长,因此反射光下呈现黑色,又称“黑膜”。
2.物理化学特性
- 电学性质:电阻通常大于10⁸Ω·cm²,电容约1μF/cm²;在0.15-0.20V电压或极端pH(<5.0或>9.0)时会破裂。
- 稳定性:仅在水溶液中稳定,气相中类似结构可见于肥皂膜(如肥皂泡的双分子脂膜)。
3.科学意义与应用
- 生物膜模型:作为研究细胞膜通透性、离子通道和膜蛋白功能的简化模型。
- 技术发展:1950年代末首次从动物磷脂提取制备,标志着人工模拟生物膜的开端。
4.与自然膜的区别
- 天然生物膜含蛋白质、胆固醇等复杂成分,而BLM仅为脂质双层,需额外嵌入分子以模拟真实膜功能。
若需进一步了解制备方法或实验案例,可参考(知网文献)中的完整研究。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按公平合理的准则进行仲裁白金包工背压式蒸发器步后尘草酰亚氨超细粉出售权利大齿轮地面力量短腿的多处理设备妨碍诉讼程序干烟煤观点一致接地导管金属硫蛋白可重排的赖默-蒂曼反应滤泡性窦炎镁铁矿蠕升试验沙漠食毛癖水泥粉松节油擦剂檀木体内稳态同调回波土地占有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