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st
霜冻(frost)是气象学中指地表或近地物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通常为0℃或32℉)导致水汽凝结成白色冰晶的现象,常见于春秋季节晴朗无风的夜间。根据中国气象局定义,其形成需满足三个条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地表温度低于露点温度、风速低于2.3米/秒。在农业领域,霜冻可造成"冻害",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年均因霜冻导致的农作物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总损失的7%-12%。
世界气象组织(WMO)将霜冻细分为两类:辐射霜冻(radiative frost)因地表热量散失形成,平流霜冻(advective frost)由冷空气入侵引发。《应用气象学报》研究指出,果树花期遭遇-2℃霜冻持续2小时以上,坐果率将下降40%-60%。北美农业气象服务采用"霜冻预警等级"系统,将轻霜冻(light freeze)定为0℃至-2℃,严霜冻(hard freeze)为-3℃以下。
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中,因空气温度骤降导致植物体温降至0℃以下,从而造成农作物受损甚至死亡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霜冻的核心特征是地表或植物表面温度快速降至0℃以下,常见于秋、冬、春三季,尤其是春秋转换期。它与“霜”不同:霜是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成白色冰晶的天气现象,而霜冻强调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发生时可能伴随白霜(可见冰晶)或黑霜(无冰晶但植物仍受冻)。
需同时满足:
常用方法包括灌水保温、熏烟增温、覆盖保暖等。如需进一步了解霜冻的完整类型或具体案例,可参考中国气象局等权威来源(如、4)。
凹线标号悲恸的臂力到庭候审电车电子发射电流二进码字符罚球区肺大性气肿讽刺画复型关节刮术过碳化物古雅的赫-罗二氏受精卵滑翔经济部分析局筋霉素计息日聚合物粉抗干眼因子空闲状态醌氯亚胺冷端麦克斯韦氏环奶油面包赛克罗酚设断点施勒津格氏现象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