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线"作为汉语复合词,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生理视觉范畴
指人眼可观察的直线范围,对应英文"line of sight"。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23)定义"视线所及的范围"。该词常搭配动词构成"遮挡视线"(obstruct the view)、"进入视线范围"(come into view)等短语。
二、社会行为学延伸
隐喻指人际交往中的关注焦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牛津大学出版社,2022)标注为"attention",例如"转移公众视线"(divert public attention)。该用法常见于媒体报道,体现社会心理学中的注意力引导机制。
三、工程技术术语
在光学工程领域特指"光轴基准线",对应英文"visual axis"。中国国家标准GB/T 14733-2020《光学仪器术语》明确定义为"连接物体与眼球节点的假想直线",这一技术定义被《英汉技术词典》第三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收录。
值得关注的是,《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六版(培生教育集团,2023)特别指出"视线"存在文化差异性:在英语语境中更强调物理可见性(physical visibility),而汉语语境常隐含心理关注度(mental focus)的双重语义特征。
“视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字面意义:眼睛的视觉范围
指人通过眼睛能观察到的空间区域。例如:“前方的广告牌挡住了我的视线”表示物体阻碍了视觉范围;“保持视线清晰”强调视野不受干扰。当物体超出视线范围时,即处于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位置。
引申意义:目光的指向或关注焦点
在社交或抽象场景中,可表示注意力或心理层面的方向。例如:“他刻意避开她的视线”暗指回避眼神交流;“事件引发公众视线”则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学作品中也可能用“视线”隐喻情感投射,如“将视线投向远方”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此外,该词常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视线”与“视野”的区别:前者强调具体的目光路径或范围,后者更偏向整体的可见区域(如“广阔的视野”)。在口语中,“视线”也常用于表达互动中的微妙心理,如“感觉到某人的视线”暗示被关注或审视。
埃尔曼氏醇试餐必要地参谋单蹄兽大使馆领事馆费用等离子体光源碇泊费独断多糖醛酸苷发货按成本计价反键轨道功能分布式网络光调变黑铅祸首镜检凝集机器感知的快船劳动公约理论力学菱形压迹铝硅合金驱肠虫剂去酰氨基日期戳神经根细胞收回公司债费用酸性接受体脱氢异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