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sotopic peak
isotope; isotopes
【化】 isotope; isotopes
【医】 isotope
apex; apices; hump; peak; summit
【化】 peak
【医】 peak; spike
同位素峰(Isotope Peak)指在质谱分析中,由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即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形成的、质量数不同的信号峰。这些峰的出现源于自然界中元素普遍存在同位素分布现象,导致化合物在质谱图中产生多个质量相近但可区分的峰簇。其核心特征和意义如下:
同位素本质
元素因中子数差异形成同位素(如碳-12和碳-13),其化学性质相同但质量不同。在质谱仪中,含重同位素的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会形成比主峰(最轻同位素组成)质量更高的信号,即同位素峰。
峰簇模式
同位素峰的相对丰度取决于元素天然同位素丰度比。例如:
化合物鉴定
同位素峰簇的间距与比例是推断分子中卤素(Cl、Br)、硫(S)等元素存在及数量的关键依据。例如:
分子式确定
高分辨质谱中,同位素峰的精确质量与理论丰度可辅助匹配分子式。通过对比实测与计算值(如以下公式),缩小候选范围:
$$ text{丰度比} = binom{n}{k} left( frac{text{轻同位素丰度}}{100} right)^{n-k} left( frac{text{重同位素丰度}}{100} right)^k $$ 其中 ( n ) 为原子数,( k ) 为重同位素数量。
主峰 m/z 16(¹²C¹H₄),同位素峰 m/z 17(¹³C¹H₄)丰度约1.1%。
峰簇为 m/z 188(M⁺,⁷⁹Br₂)、190(M+2⁺,⁷⁹Br⁸¹Br)、192(M+4⁺,⁸¹Br₂),比例约1:2:1。
质谱术语定义(推荐访问IUPAC金皮书)。
同位素模式计算工具(提供元素丰度数据库)。
McLafferty, F. W.; Tureček, F. Interpretation of Mass Spectra, 4th ed.;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1993.
此解释整合了质谱学基础理论与元素同位素分布数据,符合化学分析领域的专业表述规范。
同位素峰是质谱分析中的核心概念,指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在质谱图中形成的相邻峰簇。以下从定义、形成原因、识别方法及应用三方面详细解释:
同位素峰是质谱图中由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组合形成的峰簇。例如,氯元素包含Cl-35(丰度75%)和Cl-37(丰度25%),含两个氯原子的分子(如Cl₂)会在质谱中产生三个峰,对应质量数70(35+35)、72(35+37)和74(37+37),峰强度比约为9:6:1(根据二项式公式计算)。
示例:若某分子含两个溴原子(Br-79占50.69%,Br-81占49.31%),其同位素峰比例为1:2:1,对应质量差2Da的三个峰。
如需具体元素的同位素丰度数据,可参考权威文献或的丰度表。
鞍背状脊柱瓣炎被扫描符号槽顶螺母存储器指示灯单精受精电力熔线低温报警多如牛毛的杜松脑二次崩溃复制型盒肱骨小头红细胞失色症霍乱蓝色素甲状腺缺乏性手足搐搦氪化硅胶空气净化器劳丹脂理赔部毛细常数蜜蜡失明视网膜检眼镜实用配方通知借款利息臀小肌转子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