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sotopic peak
isotope; isotopes
【化】 isotope; isotopes
【醫】 isotope
apex; apices; hump; peak; summit
【化】 peak
【醫】 peak; spike
同位素峰(Isotope Peak)指在質譜分析中,由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即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形成的、質量數不同的信號峰。這些峰的出現源于自然界中元素普遍存在同位素分布現象,導緻化合物在質譜圖中産生多個質量相近但可區分的峰簇。其核心特征和意義如下:
同位素本質
元素因中子數差異形成同位素(如碳-12和碳-13),其化學性質相同但質量不同。在質譜儀中,含重同位素的分子離子或碎片離子會形成比主峰(最輕同位素組成)質量更高的信號,即同位素峰。
峰簇模式
同位素峰的相對豐度取決于元素天然同位素豐度比。例如:
化合物鑒定
同位素峰簇的間距與比例是推斷分子中鹵素(Cl、Br)、硫(S)等元素存在及數量的關鍵依據。例如:
分子式确定
高分辨質譜中,同位素峰的精确質量與理論豐度可輔助匹配分子式。通過對比實測與計算值(如以下公式),縮小候選範圍:
$$ text{豐度比} = binom{n}{k} left( frac{text{輕同位素豐度}}{100} right)^{n-k} left( frac{text{重同位素豐度}}{100} right)^k $$ 其中 ( n ) 為原子數,( k ) 為重同位素數量。
主峰 m/z 16(¹²C¹H₄),同位素峰 m/z 17(¹³C¹H₄)豐度約1.1%。
峰簇為 m/z 188(M⁺,⁷⁹Br₂)、190(M+2⁺,⁷⁹Br⁸¹Br)、192(M+4⁺,⁸¹Br₂),比例約1:2:1。
質譜術語定義(推薦訪問IUPAC金皮書)。
同位素模式計算工具(提供元素豐度數據庫)。
McLafferty, F. W.; Tureček, F. Interpretation of Mass Spectra, 4th ed.;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1993.
此解釋整合了質譜學基礎理論與元素同位素分布數據,符合化學分析領域的專業表述規範。
同位素峰是質譜分析中的核心概念,指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在質譜圖中形成的相鄰峰簇。以下從定義、形成原因、識别方法及應用三方面詳細解釋:
同位素峰是質譜圖中由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組合形成的峰簇。例如,氯元素包含Cl-35(豐度75%)和Cl-37(豐度25%),含兩個氯原子的分子(如Cl₂)會在質譜中産生三個峰,對應質量數70(35+35)、72(35+37)和74(37+37),峰強度比約為9:6:1(根據二項式公式計算)。
示例:若某分子含兩個溴原子(Br-79占50.69%,Br-81占49.31%),其同位素峰比例為1:2:1,對應質量差2Da的三個峰。
如需具體元素的同位素豐度數據,可參考權威文獻或的豐度表。
薄束核結節包長度被截資源柄臂布朗氏發熱試驗除蟲菊素代用貨币等能面電容器耦合頂足徑發話筒番木瓜鹼分子生物學肛節槳葉角劑量津貼可用存儲表控制闆寬字長級别數輪轉的年度需要量歐芹油皮耳茨氏療法髂前上棘間線全身性原因取樣管私生活縮寫标記梯式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