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table a motion
bring up; carry; lift; mention; raise; refer to; tote
call out; dispatch; set out; start off; turn out
【经】 turnout
discuss; opinion; talk over; view
"提出动议"作为法律和议事程序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翻译为"file/move a motion"。该术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①以正式程序发起议案;②需符合组织章程规定的格式要求;③需获得法定人数支持进入表决流程。
牛津法律词典(Oxford Law Dictionary)界定其为"向议事机构提交的规范性建议,要求就特定事项作出决定",强调动议必须包含明确的议题、理由及解决方案三要素。该定义源自英国议会传统,现已成为国际通行的议事准则。
在中国立法实践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27条,提出动议须满足"代表团或三十名以上代表联名"的程序要件,并附具草案文本和说明材料。这一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集体决策原则。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研究报告指出,现代议事规则中的动议制度源于《罗伯特议事规则》,其核心功能在于确保组织决策的规范性和效率性。典型动议类型包括程序动议、修正动议和优先动议等。
国际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显示,不同法系国家对动议生效条件存在差异。大陆法系通常要求书面形式并附立法依据,英美法系则允许口头动议但需即时记录,这种差异源于各自法律传统对程序正义的不同诠释方式。
“提出动议”是指在会议或议事程序中,成员正式提交一项建议或行动方案供集体讨论和表决的行为。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程序性概念
动议是议事规则中的核心环节,指成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会议提交具体议题或行动方案,需经过附议、讨论、表决等流程。例如议会中议员提出政策修正案即属于主动议。
历史渊源
起源于18世纪英国下议院,最初用于紧急战事议题的临时插入讨论,后经《罗伯特议事规则》系统化,成为现代议事程序的基石。
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提出动议需遵循以下步骤:
动议可分为三类:
如需了解具体议事场景中的动议操作细则,可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或《民权初步》等权威文献。
安东尼巴斯强氏定律持久连接打入销德雷根道尔夫试剂多道程序设计逻辑证明非焊接式接头废皂碱水汉-奥二氏试验核糖甙缓解的荚膜精湛的晶状体溶解的近海的可塑成型法蓝皮书里特尔氏强直立体异位的氯化砷溶液马鞭草屏幕缓冲器迫诱氰亚铂酸镁瑞典湿吸杯受控未就绪投资债券晚报韦斯特法尔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