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離别。 明 李贽 《與莊純夫書》:“相聚四十餘年,情境甚熟,亦猶作客 并州 既多時,自同故鄉,難遽離割也。”
“離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離别、分離,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性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離”與“割”組合而成,均含“分開”之意。其中“離”指相距或分開,“割”指切斷或截斷,合起來強調因分離而産生的割舍感。
文獻例證
明代李贽在《與莊純夫書》中寫道:“相聚四十餘年,情境甚熟,亦猶作客并州既多時,自同故鄉,難遽離割也。”此處“離割”生動表達了長期相處後難以驟然分離的情感。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因客觀原因(如遠行、客居)或主觀情感導緻的離别,帶有較強的文學色彩,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割”的單獨釋義(如“割讓”“割裂”等),可參考權威字典中對“割”的詳細解析。
離割(lí gē)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割離、切割。常用來形容物體被割開或切割成幾部分的動作。
離割的部首是刀(刃,邊刀),總共有8個筆畫。
離割是由古代漢字發展而來的,其形狀和構造源于刀的形狀和切割動作。
離割的繁體字是離割。
在古代,離割的寫法與現代寫法有些許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禸”(rǒu),表示用刀割離的動作。
1. 他用刀離割了一塊水果。
2. 這個木箱被人離割成了兩半。
3. 工人使用機器離割了金屬闆。
離割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離合(lí hé)、分離(fēn lí)、割草(gē cǎo)、割愛(gē ài)等。
離割的近義詞有:切割、割開、切開。
離割的反義詞是連結、連接、合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