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度(Photometry)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涵蓋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指對可見光的測量或發光強度的科學。以下是詳細解釋:
物理光度(Luminous Intensity)
指光源在特定方向上的發光強度,國際單位制單位為坎德拉(candela, cd)。其量化人眼對光的主觀感知,與輻射能量(Radiant Intensity)的物理測量相區别。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英漢天文學名詞》,李競主編,科學出版社。
天文光度(Astronomical Photometry)
指測量天體亮度的科學,通過星等(magnitude)表示。例如,太陽視星等為-26.74,天狼星為-1.46。公式為:
$$ m_1 - m2 = -2.5 log{10} left( frac{F_1}{F_2} right) $$
其中 (m) 為星等,(F) 為輻射流量。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描述天體在特定光度區間的分布規律,用于研究星系演化。
單位時間内的可見光總量,單位為流明(lumen, lm),與光度關系為 (1 text{cd} = 1 text{lm/sr})。
光度測量廣泛應用于照明工程(如燈具設計)、天文觀測(如變星光變曲線分析)、生物醫學(如熒光檢測)等領域。現代技術通過光電倍增管、CCD傳感器實現高精度測量。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直接引用的網頁鍊接,以上來源基于權威出版物及機構公開信息,鍊接僅限官方可驗證平台。)
光度的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光度(Luminosity)是天文學和光度學中的術語,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内輻射出的總能量,即輻射通量。常用單位包括太陽輻射強度或厘米·克·秒(CGS)制單位。
天文學中的光度
指恒星或其他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電磁輻射釋放的總能量,反映其真實亮度。例如,太陽的光度約為$3.828 times 10^{26} , text{W}$。
光度學中的光度
屬于物理學分支,研究人眼對光強弱的感知,通過光度函數對輻射功率加權計算。例如,人眼對550nm綠光最敏感。
如需更詳細的天文學公式或光度學參數,可參考權威文獻或天文學教材。
達拉姆氏去肌醇肉湯點陣動量分離器二氫神經鞘氨醇绀青矽砂磨輪虹色頰動脈交互分時會話極限密度考查可見記錄克拉來特量力器立方形的磷苯代乳酸李特耳氏麻痹離軸的盲腸毛細管運動的馬皮疸黃粘分泌物迷模型軟件内閣會議臍形成掃描線密度舌下膿腫甩鐵路專用線圖靈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