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高跷英文解釋翻譯、高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stilt

例句:

  1. 他踩着高跷走過去。
    He walked along on stilts.

分詞翻譯:

高的英語翻譯:

high; high-priced; lofty; loud; tall
【醫】 homo-; hyper-; hypsi-; hypso-; per-

專業解析

高跷(gāoqiāo)是中國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中使用的特制木制支撐工具,其漢英對應概念可拆解為以下四部分:

  1. 中文釋義與構詞解析

    "高"指擡升高度,"跷"為擡起足部的動作,合稱指代通過綁縛長木棍實現人體升高的技藝裝置。《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民間舞蹈,表演者踩着有踏腳裝置的木棍,邊走邊表演"。

  2. 英文對應譯法

    在跨文化翻譯中存在三種主流譯法:

  1. 文化人類學特征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其曆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列子·說符》記載),發展出北派(山西"高跷秧歌")與南派(福建"采蓮高跷")兩大體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保護項目。

  2. 結構力學特征

    标準高跷包含: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th edition.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傳統舞蹈類項目申報指南. 2022.

王振複. 中國傳統技藝的力學原理. 北京科技出版社, 2019: 78-82.

網絡擴展解釋

高跷是一種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指表演者将雙足綁在帶有踏腳裝置的長木棍上,通過平衡技巧進行行走、舞蹈或雜技動作的技藝形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結構
    高跷的核心是特制木棍(高度通常1-3米),上端設橫向踏腳闆,表演者将小腿固定在木棍上端,借助手臂擺動和身體協調保持平衡。

  2. 曆史起源與演變

    • 實用工具階段:考古發現約3500年前,古埃及和中國已用高跷通過沼澤或田間勞作。
    • 軍事與禮儀用途:中國漢代曾用于軍事訓練,後逐漸融入節慶表演。
    • 民俗化發展:唐宋時期成為民間社火、廟會的重要表演形式,衍生出“高跷秧歌”等流派。
  3. 文化意義與場合
    常見于元宵節、春節等傳統節日,常配合舞龍、腰鼓等表演,象征吉祥與技藝傳承。部分少數民族(如苗族)将高跷融入祭祀儀式。

  4. 現代應用
    除傳統節慶外,現代馬戲團、主題公園将其發展為高空雜技表演,并衍生出國際性高跷競速賽事。踩高跷的英文表述為“stilt walking”,表演者稱“stilt walker”。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流派(如山東“獨腿跷”、東北“高跷秧歌”)或制作工藝,可查閱民俗文獻獲取更完整信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按位運算變址格式沖印垂頭喪氣次級肛口瓷牙面電子工業協會接口對號二維色層分析非自緊式金屬空心O形環分子氧化物庚酸庚酯國法大全核燃料電核法增殖紅标題滑扣鎖鉗灰質後連合記錯磁帶極間電抗胫骨前皮疹熱集總網絡抗溶細胞素礦灰鍊球菌殺白細胞素流電化蔓性落霜紅默認合夥羟丙酸球形對偶閃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