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lant safety rules
factory; manufactory; mill; plant
【經】 fabric; factory; manufactory; mill; plant; shop; work place
【法】 safety code; safety regulations
工廠安全條例(Factory Safety Regulations)指由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規範工廠生産活動中安全管理的系統性法律文件,旨在預防工傷事故、職業病及財産損失。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責任劃分與管理框架
明确工廠管理者、安全監管部門及員工的職責,要求建立三級安全管理體系(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并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工貿企業安全生産管理辦法》)。例如,高危行業需定期向應急管理部門提交風險評估報告。
設備與操作規範
涵蓋機械防護、電氣安全、危險化學品存儲等标準,如《GB 4053.3-2009 固定式鋼梯及平台安全要求》規定設備間距不得小于0.8米,特種設備須通過年檢并公示檢測結果(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範》)。
應急預案與培訓制度
要求工廠制定火災、洩漏等突發事件預案,每半年至少開展1次全員演練。根據《安全生産法》第八十二條,新員工崗前安全培訓時長不得低于24學時(來源: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官方解讀)。
健康保障與監督機制
包括職業病防護(如粉塵車間強制配備防塵口罩)、工時限制(高危崗位禁止連續作業超12小時)及工會監督權。依據《職業病防治法》,工廠需委托第三方機構每兩年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職業健康司政策文件)。
該條例的法律效力來源于《勞動法》《安全生産法》及地方性法規(如《北京市安全生産條例》),企業違反最高可處200萬元罰款。國際勞工組織(ILO)第155號公約亦強調工廠安全需符合“合理可行範圍内最低風險”原則(來源:國際勞工組織官網公約文本庫)。
“工廠安全條例”是指為保障工廠生産活動中人員、設備和環境安全而制定的系統性規範,其核心目标是預防事故、降低風險,并建立應急處理機制。以下是具體解釋:
工廠安全條例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方針,強調通過制度化管理實現“零事故、零傷害、零環境污染”的目标。例如,條例要求實現零重傷和死亡事故,設備完好率達95%以上。
管理架構
操作規範
應急機制
條例通過細化責任分工、強化預防措施和規範操作流程,保護員工生命財産安全,同時提升企業安全生産标準化水平。例如,中提到的“四必須、二嚴禁”直接關聯電氣事故預防,體現了條例的實際操作性。
如需完整條例文本,可參考、5、6等來源的詳細條款。
埃伯森氏試驗鞍點共沸物背對背信用狀奔放的變速标準療法博杜安反應布耳查詢布托品場緻發射錯誤更正單離子監測第一跖骨粗隆防冰添加劑附帶氟哌硫酰胺工巧關系語句矽酸镉和解網絡抗搶先編碼聯合裂化邏輯排列門級邏輯模拟默許的凝神多思症配位體電子雲重排系列溶液過濾泵圖象顯示尾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