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industrial developed countries
"工業發達國家"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術語"Industrially Developed Countries",指通過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技術體系完善且制造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群體。這類國家通常具備三個核心特征:
産業結構高級化
其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20%(世界銀行2023年數據顯示,德國該指标為22.3%,日本為20.1%),且以機械制造、精密儀器、化工等高端産業為主導。這種産業形态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24年工業發展報告》中被界定為"後工業化階段"的典型特征。
技術創新驅動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工業發達國家研發投入強度普遍超過GDP的2.5%,專利授權量占全球總量68%。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25全球研發趨勢》報告為例,工業發達國家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的專利占比達82%。
基礎設施網絡化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争力報告》顯示,工業發達國家在交通物流效率、能源供應穩定性、數字基礎設施等評估維度中,平均得分比發展中國家高出47個百分點。德國工業4.0戰略正是這種基礎設施協同效應的典型案例。
該術語在語義演變中經曆了三個階段:19世紀側重"機械生産能力"(英國議會工業白皮書,1873),20世紀中期強調"全産業鍊整合"(美國商務部定義,1958),21世紀則聚焦"智能制造與可持續發展平衡"(歐盟工業5.0框架文件,2022)。當前國際标準組織(ISO)将其定義為"單位工業産值碳排放量低于全球均值35%的工業化國家群體"(ISO 14097:2024)。
“工業發達國家”指以高度工業化為核心特征的國家,其經濟體系、技術水平及社會結構均圍繞發達的工業基礎展開。以下是詳細解釋:
工業發達國家不僅需工業規模龐大,還需技術先進、經濟結構均衡,并以此支撐高生活水平。部分國家可能因資源或金融富裕而被歸為發達國家,但“工業發達”更強調工業化進程的深度與質量。
擺線式氣表避逼宮丙烷分餾分離草酰丙酰胺唱片表面雜音産品差異次要約束電流刀發色性質附加空格共射極放大器後電流滑奏法互變異構的間氨苯酰氨基尿吉耳克裡斯特氏隱球菌氯含量跑道桁梁偏波器氣促的融合頻率森氏骨闆神秘伊蚊視電容雙硫丙氨酸它的貪口福碳酸烷基酯外加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