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pportioning depreciation
apportion; apportionment; divvy; proportion
【經】 allocation; apportionment
depreciation
【化】 depreciation
【經】 depreciation
分攤折舊(Depreciation Allocation)是會計學術語,指将固定資産的成本在其預計使用壽命内,按照系統合理的方式分攤至不同會計期間的過程。其核心在于匹配收入與費用原則,确保資産消耗成本與使用期間産生的收益相對應。
分攤折舊的本質是将固定資産的初始購置成本(扣除殘值)轉化為各期費用。例如,企業購入一台價值100萬元的設備,預計使用10年,則每年需分攤10萬元折舊費至損益表,反映資産價值遞減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直線法(Straight-Line)
公式:
$$ text{年折舊額} = frac{text{資産原值 - 預計殘值}}{text{預計使用年限}}
$$
特點:各期折舊額均等,適用于效用均衡的資産(如辦公樓)。
工作量法(Units-of-Production)
按實際産量或使用量分攤折舊,公式:
$$ text{單位産量折舊額} = frac{text{資産原值 - 殘值}}{text{預計總産量}}
$$
適用于磨損與使用強度直接相關的資産(如運輸車輛)。
加速折舊法(Accelerated)
包括雙倍餘額遞減法(Double-Declining Balance),前期折舊額較高,後期遞減,匹配技術疊代快的資産(如電子設備)。
權威參考來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
-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教材(固定資産章節)
- 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關于固定資産折舊的條款
“分攤折舊”是會計處理中針對固定資産的一種成本分配方式,指将固定資産的折舊費用按一定标準分配到不同會計期間或成本對象的過程。以下從定義、方法、應用場景等方面綜合解釋:
折舊的本質
折舊是固定資産因使用損耗、技術進步等原因導緻價值逐漸減少的過程,需通過系統方法将這部分價值分攤到其使用壽命内。例如:一台價值1100元的機器預計使用10年,殘值100元,每年折舊費為( frac{1100-100}{10}=100 )元。
分攤的作用
分攤折舊不僅是時間維度的分配(如按月/年計提),還涉及空間維度的分配(如按部門、産品線等成本中心分配)。例如:工廠廠房的折舊費可按各部門占用面積比例分攤。
直線法(平均年限法)
将固定資産原值減殘值後平均分攤到各期,公式為:
[
年折舊率 = frac{1 - 預計淨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 times 100%
]
適用于價值穩定損耗的資産,如辦公樓。
加速折舊法
包括雙倍餘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前期計提較多折舊,後期減少。適用于技術更新快的設備(如電子儀器)。
工作量法
按實際使用量分攤,公式為: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frac{原價 times (1 - 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
適用于運輸設備等與使用強度相關的資産。
通過以上方式,分攤折舊既能反映資産的實際損耗,又能合理匹配成本與收益,确保財務報表的準确性。如需具體企業案例或完整政策依據,可參考中國會計網及高頓教育等來源。
扁桃體上隱窩别杠柳磁麻冰針充填串變量從事寫作的倒換定額預付制對數式喇叭反應物分立能級改良合金荷姆斯-曼利裂化過程和諧型喉籽狀軟骨回爐料接收超時精神混亂凱洛格加氫裂化法快離子導體材料庫普雷索夫氏中樞兩側氣胸踉跄美替洛爾缺席裁判四分之一波長拉線鎖緊力天冬氨酸甜菜堿未付已宣告的股利微邏輯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