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retaliatory
"報複性的"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出于報複動機或具有報複性質的行為或态度,其英文對應詞主要為"retaliatory" 或"vengeful"。以下是基于權威詞典的詳細解釋:
“報複”(報複、回擊)+ “性”(性質、特性),構成複合形容詞,凸顯行為動機的本質特征。
除傳統複仇含義外,現常用于描述經濟、政策等領域的對抗性反應(例:報複性消費 revenge spending)。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
Retaliatory: 報複性的,報複性的行動指為回應傷害或侮辱而采取的措施。
例句:政府實施了報複性制裁。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8年。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2版)
報複性: retaliatory; vindictive.
例證:報複性措施 (retaliatory measures)。
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
報複性:具有報複性質的。
英文:retaliatory; in retaliation.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2年。
注:以上引用來源均為權威出版機構發行的紙質或官方電子版詞典,無直接可公開訪問的鍊接。如需進一步查證,建議參考圖書館或出版社正版資源。
“報複性的”是形容詞,用于描述出于報複目的而采取的行為或措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指以回擊、對抗或懲罰對方為目的的行為,通常帶有對等性或升級性特點。例如國際貿易中的「報複性關稅」即為此類典型場景,這種措施往往是在對方實施不利政策後的反制手段。
二、詞源演變 源自拉丁語 retaliare(以牙還牙),最初用于法律和戰争領域。漢語中「報複」一詞最早見于《漢書》,古義包含報恩與報仇雙重含義,現代側重指對惡意行為的反擊。
三、使用特點
四、語言關聯 近義詞包括:反擊性、複仇性、膺懲性;反義詞為:寬容性、和解性、報恩性。需注意與「報應」「報仇」等詞的區别——前者強調被動因果,後者側重主動攻擊。
嗳酸倍鼻骨部次氮基彈性慨念迪肯制氯法第三跖骨多數最小否定的回答浮滓旋塞膏高電壓革新肱部光遊離過熱器核原漿呼叫分配器較高的訴訟費用結果指示字量子化失真硼砂卡紅染劑屏蔽碼請教高明實存儲器石棉襯網實驗函數發生器索爾特沙門氏菌鐵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