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retaliatory
"报复性的"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出于报复动机或具有报复性质的行为或态度,其英文对应词主要为"retaliatory" 或"vengeful"。以下是基于权威词典的详细解释:
“报复”(报复、回击)+ “性”(性质、特性),构成复合形容词,凸显行为动机的本质特征。
除传统复仇含义外,现常用于描述经济、政策等领域的对抗性反应(例:报复性消费 revenge spending)。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
Retaliatory: 报复性的,报复性的行动指为回应伤害或侮辱而采取的措施。
例句:政府实施了报复性制裁。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8年。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2版)
报复性: retaliatory; vindictive.
例证:报复性措施 (retaliatory measures)。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
报复性:具有报复性质的。
英文:retaliatory; in retaliation.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2年。
注:以上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机构发行的纸质或官方电子版词典,无直接可公开访问的链接。如需进一步查证,建议参考图书馆或出版社正版资源。
“报复性的”是形容词,用于描述出于报复目的而采取的行为或措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指以回击、对抗或惩罚对方为目的的行为,通常带有对等性或升级性特点。例如国际贸易中的「报复性关税」即为此类典型场景,这种措施往往是在对方实施不利政策后的反制手段。
二、词源演变 源自拉丁语 retaliare(以牙还牙),最初用于法律和战争领域。汉语中「报复」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古义包含报恩与报仇双重含义,现代侧重指对恶意行为的反击。
三、使用特点
四、语言关联 近义词包括:反击性、复仇性、膺惩性;反义词为:宽容性、和解性、报恩性。需注意与「报应」「报仇」等词的区别——前者强调被动因果,后者侧重主动攻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