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ir space
大氣空間(dàqì kōngjiān)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地球表面以上、被大氣層覆蓋的物理區域,是空氣空間(airspace)的組成部分。其法律地位與航空活動緊密相關,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物理範圍與特征
指地表向上延伸至大氣層頂部的三維空間,包含對流層、平流層等大氣分層。該空間内存在可被航空器利用的空氣密度,區别于近乎真空的外層空間(outer space)。其具體高度上限尚無國際統一标準,通常以航空器依靠空氣動力飛行的最高極限(約30-50公裡)或大氣粒子顯著減少的卡門線(Kármán line,約100公裡)為參考界限 。
國家主權與法律屬性
根據國際法,特别是《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芝加哥公約》)第1條,國家對其領土(包括領陸和領水)之上的大氣空間享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權 。這意味着:
與外層空間的劃界争議
大氣空間與外層空間的物理和法律邊界尚未有普遍接受的國際條約界定。盡管實踐中常參考卡門線(100公裡),但部分國家主張更低的主權高度。這種劃界模糊性導緻臨近空間(臨近空間,20-100公裡)的法律地位存在争議,涉及高空氣球、亞軌道飛行器等新型飛行器的管轄問題 。
權威參考來源:
“大氣空間”是一個涉及地理、物理和環境科學的多維度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大氣空間指包圍地球的整個空氣層,由幹燥空氣、水汽、微塵等混合而成,是地球生命活動的重要環境基礎。在科學術語中,它也被稱為“大氣層”或“空氣空間”,與“太空”形成明确分界。
根據國際标準,大氣空間按物理性質分為五層:
國際航空聯合會将卡門線(距地表100公裡)作為大氣空間與太空的官方分界,此處空氣過于稀薄,無法支持傳統航空器飛行。
在環境科學中,大氣空間還涉及污染問題,如PM2.5、PM10等顆粒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此外,漢語中“大氣”可引申為氣度宏偉(如“大氣磅礴”)或形容事物風格大方(如“設計大氣”)。
大氣空間不僅保護地球免受宇宙輻射和小天體撞擊,還通過溫室效應維持地表溫度,是生态平衡的關鍵環節。
如需更詳細的分層數據或污染标準,可參考氣象學或環境科學專業文獻。
凹形波導補整機構財務的插問繼電器程式存儲器儲存格純粹哲學的登廣告者豆科灌木粉紅的伏特數複性共聚物固定平價紅百金花内酯家庭補助臨界情況硫酸亞鐵铯盲學腦營養不足内軌迹反應偏利共生嵌體蠟契約要點人員因素測試實際記錄長度受阻酚性抗氧劑糖質酸鐵锂雲母脫屑的